(
课件网) 六 国 论 苏洵 学习目标 1.了解背景,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的技巧; 3.体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社会责任感。 目 录 知人论世 初读感悟 文本探究 拓展延伸 01 02 03 04 目 录 知人论世 01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宋仁宗嘉右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 《三字经》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诗书 了解作者 成就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著有《嘉祐集》,本文选自《嘉祐集·权书》。《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中的第8篇。 写作背景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这次宋军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形势却屈辱求和,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向辽输币、纳贡求和。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这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重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仁义不施” “不爱其民” 苏洵站在历史的角度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看法,他认为六国败亡的关键是“弊在赂秦”,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这样说有道理吗?我们能从本文感悟到作者怎样的精神品格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六国论》。 六国为什么被灭? 杜牧 贾谊 新课导入 解题 《六国论》 ①六国,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 ②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本文属于史论文。 ③标题含义:论六国破灭的原因 韩魏楚以地赂秦 大事年表 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 前280年 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 前275年 魏割温予秦 。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 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六国抗秦大事年表 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 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 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 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 字词注音 赂 lù 秦 六国互丧 sàng 率 shuài 赂秦耶 yé 小则获邑 yì 思厥 jué 先祖父 暴 pù 霜露 洎 jì 牧以谗诛 革灭殆 dài 尽 当 tǎng 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 liáng 悲夫 fú 日削 xuē 月割 字词积累 弊在赂秦 率赂秦耶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始速祸焉 洎牧以谗诛 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弊病/贿赂) (全都,一概) (决定、确定) (亲附、亲近) (招致) (及、等到) (智慧和力量/确实、实在) (为……所表被动/胁迫,挟持) 重点句式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