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33845

24《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48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cover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 “仞、惩、塞、迂、汝、曾、诸、箕畚、孀妻、始龀、穷匮、厝、陇断” 等文言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准确翻译重点语句。 熟练朗读课文,能够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的叙事脉络。 学习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分析愚公和智叟的人物形象,提高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和文章的寓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故事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经典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坚毅不拔的意志品质。 感受古代神话寓言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如 “之” 字的不同用法、倒装句等,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全文。 分析愚公和智叟的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实质,包括其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长远的眼光。 (二)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移山的寓意,探讨神话结尾在表达主题、塑造人物和反映文化心理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愚公移山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局限性,思考如何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创新这种精神,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愚公移山的图片、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片段或讲述古代人们改造自然的故事,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境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故事角色,感受愚公移山的艰辛与伟大。 问题引导法: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 “愚公为什么要移山?他面临了哪些困难?”“智叟为什么反对愚公移山?他的观点有无合理之处?”“愚公移山的故事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神话传说吗?它对我们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 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雄伟险峻的大山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如果在你们面前有这样一座大山,挡住了你们出行的道路,你们会怎么办?”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引入:“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面对的是比这更险峻的大山,而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 移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愚公移山》这篇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寓言故事,看看愚公是如何移山的,他的行为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注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错误,如 “仞(rèn)”“惩(chéng)”“塞(sè)”“迂(yū)”“汝(rǔ)”“曾(zēng)”“诸(zhū)”“箕畚(jī běn)”“孀妻(shuāng qī)”“始龀(chèn)”“穷匮(kuì)”“厝(cuò)”“陇断(lǒng duàn)” 等。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教师正音并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惩:苦于。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汝:你。 曾:用在 “不” 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 “连…… 都……”。 诸:相当于 “之于”。 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孀妻:寡妇。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穷匮:穷尽。 厝:放置。 陇断:山冈阻隔。“陇” 通 “垄”,高地。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思考:文章围绕愚公移山写了哪些内容?可以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括。(引导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