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升华和凝华 练习 一、填空题 1.夏天,自来水管外挂满了小水珠,这是 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是 现象。(两空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寒冷的冬天,北方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如图所示,这是室 (选填“内”或“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3.为了营造舞台上烟雾缭绕的氛围,工作人员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而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我们看到的“烟雾缭绕”实际上是 (选填“二氧化碳气体”、“水蒸气”或“小水珠”)。 4.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窗花”,“窗花”是水蒸气 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表面(选填“内”或“外”). 5.盛夏时节,重庆连续多日最高气温超过40℃,气象局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通过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在空气中迅速 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其周围冷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二、单选题 6.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冰的形成B.常温下干冰变小 C.露珠的形成D.霜的形成 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有关节气的谚语,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 寒到五月中”, 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吸收热量 B.“伏天三场雨, 薄地长好麻”, 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吸收热量 C.“霜降有霜, 米谷满仓”,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吸收热量 D.“小寒冻土, 大寒冻河”, 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放出热量 8.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在下落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放出热量 B.树木蒸腾作用属于汽化现象,放出热量 C.云的形成有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D.由图可知,自然界中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 9.目前,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有关部门呼吁市民要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无关的是( ) A.家庭淘米水用来浇花 B.大力开发利用地下水,解决饮水问题 C.使用节水水龙头 D.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三、多选题 10.如图是自然界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洋及江河湖泊中的水蒸发放热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C.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雨 D.因为自然界水是循环的,所以人类不必担心水资源枯竭的问题 11.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球上的水循环,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吸热,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中的小水滴 C.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华形成冰雹 D.云中的小冰晶吸热,升华形成雨 四、简答题 12.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请解释结冰的衣服变干的原因。 五、实验题 13.小明设计了图甲、乙的两种“探究升华现象”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填“甲”或“乙”),此方案的优点是 ; (2)将干冰放入热水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白气”产生,丙图的“白气”是 形成的。 14.小明同学做物态变化实验。 (1)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该过程 热(选填“吸”或“放”);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 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小明的猜想正确吗 ,原因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