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创造宣言 陶行知 泰国曼谷有一家新秀酒吧,为扩大酒店的知名度,营销策划人员在门口放置了一只巨型木制啤酒桶,桶上写着醒目的几个大字:“不许偷看”,由于人们的猎奇心理,凡路过行人无不止步“犯禁”。当透过木桶缝隙看过之后不禁捧腹大笑,原来桶内精心设计一款广告语:“我店啤酒与众不同,请品尝!”,随之一股清醇酒香扑鼻而来。虽然顾客对此有被捉弄的滑稽感,但终经不住诱惑而走进店堂。 这种新、奇、特的促销策略,创意十足,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可以有效诱导消费。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明确材料和观点的联系。 3.增强自信心,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知人论世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目睹了旧中国的国贫民弱,试图以教育来建设新社会。陶行知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本文就是阐释这一思想的重要文章之一。 在这篇课文中,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文章虽然写于1943年,但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背景链接 回顾旧知 1.什么是创造? “创造”一词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2.什么是宣言? 一般指政府、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其政治纲领或对重大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告。也有几国联合发表的或以会议名义发表的宣言,如《共产党宣言》。 这里作者用来表达自己的一种坚定信念。 樵(qiáo)夫 豢(huàn)养 陡(dǒu)然 烟囱(cōng) 中(zhòng)伤 走投(tóu)无路 玄奘(zàng) 懦(nuò)夫 塑(sù)像 遁(dùn)词 鲁钝(dùn) 哑(yǎ)口无言 字词积累 zāi( )树 运zài( ) 栽 载 cái( )剪 裁 繁zhí( ) zhí ( )日 殖 值 zhí( )树 植 nuò ( )夫 rú ( )家 懦 儒 nuò( )米 糯 中伤:污蔑别人使受损害。 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鲁钝:愚笨,不敏锐。 豢养:喂养。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观点。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2.梳理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论点展开论证的。 第一部分(第1段):发出“让我们继续创造”的宣言。 第二部分(第2—4段):阐述教育者的创造。 第三部分(第5—11段):批驳不愿创造的错误认识。 第四部分(第12—16段):阐述失去创造力后的可悲下场,呼吁创造。 1.“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这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列举罗丹造石像的事例,论证创造的实质就是“创造出自己的崇拜者”,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细读文本 2.“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