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34553

第21课 创造宣言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11-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6021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1课,创造,宣言,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创造宣言 陶行知 在世界历史的学习中,你知道有哪些著名的“宣言”吗? 法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宣言》 新知导入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重点)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难点)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重点) 4.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素养) 学习目标 陶行知(1891—1946),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终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等主张,形成了“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认识作者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类型。 (3)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议论文有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类。 (5)驳论文中有两种批驳的方法,分别是直接批驳(论点、论据、论证)和间接批驳。 知识链接 苏彝士(yí) 懒惰(duò) 遁词(dùn) 鲁钝(dùn) 玄奘(zàng) 懦夫(nuò) 樵夫(qiáo) 经石峪(yù) 六贤祠(cí) 豢养(huàn) 烟囱(cōng) 镰刀(lián) 辨识字词 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遁词: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 画龙点睛: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堕落。暴,糟蹋、损害。弃,鄙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困难,找不到出路。投,投奔。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叛,背叛。离,离开。 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说说课文能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4段):引出论题,指出教育者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要以集体之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或彼此崇拜的活人,明确何谓“创造”。 第二部分(第5—11段) :批驳人们常说的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 第三部分(第12—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的后果。强调要从点滴做起,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 第四部分(第16段):借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去创造。 1.作者的论点是什么?是怎么得出的? 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 2.作者批驳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是怎样进行批驳的? (1)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2)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3)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4)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5)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讨论探究 3.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以八大山人、飞帝亚斯、米开朗基为例,批驳因环境平凡而不能创造的观点。 4.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