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知识梳理卷 知识点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后人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其“兴国之梦”体现在( ) A.掀起洋务运动———师夷长技” B.创办汉阳铁厂———自强求富” C.进行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创办大生纱厂———实业救国” 2.1914年,中国民族工业企业注册的资本是6200多万元;1920年,民族工业企业注册资本增为1.55亿万元,同时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也从4%增加为14%;1922年,上海面粉厂开工者占总数的40%。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戊戌维新运动的推动 B.欧美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C.国内政治局面的稳定 D.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3.胡适曾说:“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从中看出张謇的主要贡献是( ) A.师夷长技 B.开办军事工业 C.实业救国 D.发动武装起义 4.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在一战期间,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这说明( )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 B.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家越来越多 C.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遭到重创 D.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压迫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 ) A.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B.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C.集中在内陆地区 D.资金丰富,规模庞大,技术先进 知识点2 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工具中并非从西方传入我国的是 ( ) A.轿子 B.轮船 C.火车 D.汽车 2.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后剪辫子和劝禁缠足 B.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3.20世纪初上海街道行驶的有轨电车和汽车,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变化 ( ) A.交通 B.通信 C.文化 D.教育 4.1912年3月2日,中华民国成立不久,国民政府就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代官场的称呼,规定政府职员一律改称职务,而民间普遍改称呼为“先生”或“君”。这说明( ) A.当时社会等级森严,不可逾越 B.国民政府提倡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C.服饰革新改变了社会的风气 D.传统婚姻礼仪烦琐,需要简化革新 5.近代服装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男性中山装以西服为模板,改大翻领为立领,四个贴口袋,五个扣,去掉腰带。女性服装一改宽大直筒式的旗装,依照西方的人体曲线美加以剪裁,演变成今日的旗袍。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服装的变化得风气之先,敏感地表现了文化气候的走向。材料意在强调服装的变化( ) A.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B.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C.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D.使中国逐步丧失关税自主权 6.某剧组拍摄的一部反映20世纪40年代中国城市生活的电影中,不会出现下列哪一场景( ) A.看电影、喝咖啡 B.男子都留长辫、着长袍 C.穿西服、着旗袍 D.坐电车、乘轮船 7.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述了钱老太爷的大儿子剪去辫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后来政府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颁布这一剪辫令的目的是( ) A.讲究卫生 B.追求平等 C.提高国民素质 D.革除旧俗 知识点3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1896年梁启超等奏呈《请推广学校折》;1898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