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83724

第二节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课件+教案 (3)

日期:2024-06-27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6734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教案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教学目标: 1、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形成相互支持、构建团队的意识。 2、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相互支持、互帮互助的实质。 3、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以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人,支持他人,支持团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相互支持”的原因与作用,实施相互支持的具体行为。 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并外化在行为上的换位思考和相互支持。 学情分析: 七年级是青春期中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渴望与周围的同学、老师等进行友好的交往,但是他们缺少正确交往的方法,因此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咱们班有一个同学,别看他平时大大咧咧,但很热心助人,又多才多艺,能说会唱,大家都很喜欢他。我先不说他是谁,暂且叫他“小宁”。小宁每天和大家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但生活中并不总是丽日晴空,这天,小宁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观看情景短剧:《绰号风波》 情景一:小宁看到小明戴上了眼睛,于是给小明起了个外号“小四眼”,并在公开场合大声呼叫。小明很生气,看到小宁体形较胖,于是以牙还牙,给小宁起了个“猪八戒”的外号,小宁听了火冒三丈,挥着拳头威胁小明说“再这样叫,就不客气了。”小明说:“原来你也不喜欢别人给你起绰号,那为什么要给我起绰号。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为什么要强加给我!”,小宁哑口无言。 提出问题: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你们喜不喜欢别人给你起绰号?你有没有叫过别人的绰号?既然你都不喜欢绰号,为什么还把绰号给别人? 师: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用8个字告诉他的弟子这么一个道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能理解孔子说的这句话吗?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二、共同探究,感悟体验 一)、体验换位思考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内涵。下面,让我们继续观看校园小品剧《记名风波》。 情景二:今早,小宁迟到了,负责考勤的班长小韦很生气,把她的名字记在了班级日志上,并对小宁说:“就是你,本来这周我们班可以评为零迟到班级的。”小宁亦顶撞班长道“我和你一起长大,一起玩,十几年的交情,第一次迟到就要登记,一点面子都不给,我们的关系到此为止吧。”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宁,你会怎么样想?为什么?如果你是班长,你会怎么想?为什么?如果让你来当导演,为情景续写一个结局,你打算怎么写? (一种是“化干戈为玉帛,皆大欢喜”、一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你希望看到哪一种结局?为什么?你不希望看到那种结局?为什么? 师:听了**导的结局,也听了**导的结局,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最终的结局是不是你所期待的呢? 情景三:放学后,班长小韦找到小宁,安慰小宁,向小宁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并让小宁站在班长的角想一下。小宁试着站在班长的角度想了一下,觉得是自己不对,向班长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再以不迟到,再也不让班长为难了。两人依旧是好朋友。 问:他们是如何获得这种结局的? 师:的确,正是换位思考,让班长与小严化干戈为玉帛。换位思考,是我们解决矛盾,改善人际关系,实现班级和谐的重要方法。那么,在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换位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换位思考? 议一议: 1.为什么要进行换位思考? 2.怎样才能做到换位思考? 我们把大家的回答进行概括归纳一下,并让学生朗读一遍。 二)、体验相互支持 生活是如此的有趣,一波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