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 4.3 低碳生活 同步练习 1、碳排放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2、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中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知识点1碳排放 1.“碳中和”就是指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图)。下列途径中不利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是( ) A.植树造林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风能发电 D.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B 【解析】A、植树造林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量,有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选项正确;B、化石燃料的燃烧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增加空气在二氧化碳的浓度,选项错误;C、风能发电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选项正确;D、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能够减少树木的砍伐,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选项正确,故选B。 2.“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标志,其中“低能耗”主要指减少消耗( ) A.二氧化碳 B.水 C.石油 D.氧气 【解答】解: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深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从目前的能源结构来看,化石燃烧仍然是能源的主要来源,故低能耗指的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即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故选C。 知识点2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3.下列人类活动中,不能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 A.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B.及时处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C.对草原控制放牧数量 D.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答案】B 【解析】A.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能缓解温室效应,A不符合题意。B.及时处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加重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缓解温室效应,B符合题意。C.对草原实施轮牧并控制放牧数量,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能缓解温室效应,C不符合题意。D.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大力开展植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能缓解温室效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上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纪初的370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 A.人口过快增长 B.植被遭受破坏 C.全球气温升高 D.野生生物灭绝 【解答】解: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从上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纪初的370ppm的主要原因是植被遭受破坏。故选:B。 5.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有下列气体: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氮 ④甲烷、⑤氟氯烃,其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答案】C 【解析】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其中主要是CO2),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罩在我们的上空,使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故选C。 知识点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6.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环保、节能减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