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45609

15《梅岭三章》(第2课时)课件(共28张PPT)+教案+导学案

日期:2025-0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5次 大小:116605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梅岭三章,2课时,课件,28张,PPT,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梅岭三章》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三首诗中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品味诗歌,理解凝练、含蓄的语言以及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感悟诗歌,学习作者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丛莽(mǎng) 旌旗(shēng) 旋(xuán)围解 投身革命(shēn) B.阎罗(yán) 捷报(jié) 当(dāng)纸钱 血雨腥风(xīng) C.诸君(zhū) 烽烟(fēng) 即(jí)为家 取义成仁(rén) D.创业(chuàng) 悬挂(xuán) 应(yìng)有涯 人间遍种(zhòng) 答案:C(A.“旌”读“jīng”;B.“当”读“dàng”:D.“应”读“ yīng”。) 2.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⑴ :旗帜的总称。文中借指军士。 ⑵ :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文中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⑶捷报: 。 ⑷ :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怕牺牲生命。文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⑸ :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答案:⑴旌旗⑵烽烟⑶胜利的消息⑷取义成仁⑸血雨腥风 3.默写。 ⑴此去泉台招旧部, 。 ⑵后死诸君多努力, 。 ⑶投身革命即为家, 。 ⑷ ,人间遍种自由花。 答案:⑴旌旗十万斩阎罗。⑵捷报飞来当纸钱。⑶血雨腥风应有涯。⑷取义成仁今日事。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无数中华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B.他们俩在学校里关系密切,时常形影不离,摩肩接踵。 C.小说《海底两万里》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D.这档节目鲜为人知,在此节目中,沉浸式的舞台表演形式深受广大观众朋友青睐。 答案:A【解析]B.“摩肩接踵”指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此处望文生义;C.“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不能形容故事情节;D.“鲜为人知”形容很少人知道,与后文矛盾。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哪一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 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 ,光荣永 ,英雄永不独行。 A.尽管 勉励 蔚为大观 传递 B.无论 激励 蔚然成风 传承 C.尽管 激励 蔚为大观 传承 D.无论 勉励 蔚然成风 传递 答案:B 二、研读课文 1.阅读第一章,完成问题 ⑴诗歌起笔有什么特点?怎么理解其在全诗中的作用?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总领全篇,奠定了诗的感情基调———慷慨悲壮。“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此处前置意在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并英勇地面对。 ⑵试从修辞或用词的角度,赏析“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示例1:运用借代、夸张的修辞,以革命的想象,表达了自己视死如归、至死不渝、奋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示例2:“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斩”,突出力度大、速度快、果断干脆、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2.阅读第二章,完成问题 ⑴“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了哪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这里活用了伍子胥悬眼东门的典故,抒写了诗人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⑵诗句中的“飞”这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飞”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地传来、接连地传来。表达了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3.阅读第三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