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9 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1.识读《淝水之战示意图》,了解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了解北魏统一北方的时间及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通过北魏陶俑、敦煌莫高窟壁画等图片,理解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及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从十六国发展到一国的局势变化,认识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家国情怀) 苻坚 前秦是哪个民族于何时建立的?谁领导前秦走向富强,并统一了北方? 王猛 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其中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军国大小事务全都依靠他处理。王猛辅佐苻坚,外侈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化百姓,使前秦很快兵强国富。 时间: 交战双方: 相关成语或典故: 结果: 影响: 383年 前秦─东晋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淝水之战 【自主阅读】阅读教材第107—108页,梳理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 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想一想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约9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全国,这是为什么呢? 前秦: ①骄傲轻敌。 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他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 ①战略战术得当。 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淝水之战与此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役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史海冲浪: 1.北魏建立 时间:4世纪后期 439年 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 建立民族:鲜卑族 2.北魏统一北方: 北魏孝文帝改革 (1)目的 3.北魏巩固政权———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与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 巩固统治,进行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民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化 汉族 以农耕 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魏 鲜卑族 以游牧 为主 逐水草 而居 相对落后 相对 落后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继承华夏文明 (2)主要内容 ①迁都: 494年迁都洛阳,把包括鲜卑在内的北方各族百余万人民迁到中原 孝文帝迁都 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迁出平城呢? 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迁到洛阳? 平城自然条件恶劣, 平城地理位置偏北, 平城保守势力严重。 洛阳自然条件优越,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 洛阳保守势力较弱。 第四单元 (三)改革措施 孝文帝改革措施 鲜卑人的穿衣习俗是男子穿裤褶(zhě)服,女子穿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说汉话,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且新迁之民初来洛阳,不擅长农业,人心恋旧。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阻碍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说汉话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下诏规定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主要内容 ②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北魏文官俑 穿汉服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兰 贺 独孤 刘 改鲜卑姓为汉姓 改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孝文帝选择中原汉族贵族女子为妃,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通婚姻 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