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47255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 01(原卷版+答案版)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10429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2024版,语文,第六,单元,检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01 范围:第六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班级开展以“展开想象的翅 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特邀你一起参加。 下面是小语学完本单元后所写的感悟,他想在活动中和同学们 分享,但有一些字词他不太确定,请帮他完善。(共4分) 张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欣赏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安徒生童 话里的那个皇帝喜欢炫 yào 他的新衣服;女娲在 chéng 澈的池水 中看见了自己的身影,灵机一动,便开始创造人类;伊索寓言中,赫 耳墨斯是商人的庇护神,蚊子和狮子给我们上演了一场较量之战 ……这些想象散发出奇幻的光辉,引人遐思。 1. (2分)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庇护( bì ) 较量( liàng ) 2. (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炫yào(耀) chéng(澄)澈 3.(2 分)我国有很多神话故事体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如“女娲 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小雯搜集了一幅“精卫填海”的 书法作品想和大家一起鉴赏,同学们对该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 项是( D ) A. 甲:该作品是隶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B.乙:该作品是隶书,一波三折,蚕头雁尾。 C.丙:该作品是楷书,行云流水,舒展有型。 D.丁 :该作品是楷书,姿态方正,规矩整齐。 4. (3分)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对想象及富于想象力的作品的看法, 你发现其中三处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检验更广大的世界。 ②安徒生这个名字也因为这些作品的原因而超越国界,逐渐为全 世界所熟知。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在这座桥梁上走几遍,我们既能看到五 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就能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 ①用词不当,应将“检验”改为“体验”;②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 ③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就”改为“又”。 5.(8分)小文发现古代诗人也常常借想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下面 是他对所学古诗的梳理,请帮他补充完整。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作者借它“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读者借 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①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② 随 君 直 到 夜 郎 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句,诗人把明 月想象成通情达意的使者,托明月将自己的担忧与思念带给被贬 远方的友人;“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 商隐《夜雨寄北》)两句,诗人想象未来与家人重逢之日的欢乐场景,抒 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⑤ 客路青山外 ,⑥ 行舟绿水前 ”(王 湾《次北固山下》),写诗人在船上想象青山外的驿道,暗含旅途奔波 之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⑦ 星 汉 灿 烂 ,⑧ 若出其里 ”(曹 操《观沧海》),写诗人登高远眺,想象着要像大海一样容纳万物 , 抒发了满腔壮志豪情。 6. (3分)搜索资料过程中,小雯发现“嫦娥奔月”不仅是神话传说, 更是中国月文化的起源。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写出你 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 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中秋节成为固定 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 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 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 ·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 ①中国的“月文化”历史悠久。②中国人喜欢借月寄情。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甲】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乙】少年行(其二) [唐]王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