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47556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2-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296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辛弃疾及其写作背景; 2、把握本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理解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情,感受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的典故及其作用。 体会词的豪放悲壮风格,感受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词中典故的含义和词人的情感寄托。 引导学生理解词人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词中的典故、情感和主题。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词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腔热血空往北,满心赤诚徒增悲 在南宋,有一位热血英雄,他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23岁带领50人冲进敌方五万人的大本营,活捉叛徒张安国,一战成名。他66岁时登上北固亭望着飘摇破碎的山河写下被誉为辛词第一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但是此词一面世,却被岳飞之孙岳珂指出“用事多耳”,言其用典太多,有卖弄才学之嫌。关于用典,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用典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看到这样的评论,作为辛弃疾粉丝的我们决定钻研文本,为自己的偶像正名。 展示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后被主和派排挤,42岁被免职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本词创作于1205年,辛弃疾66岁。当时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主战派势力居下风,辛弃疾在江西乡下已闲居近二十年。宰相韩侂胄(tuō zhòu)用事,为巩固其在朝势力,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元老重臣,辛弃疾被重新启用。他认为一雪国耻的时机到了,侦查敌情,训练士兵,储备物资,但战机仍未成熟,主张不应草率北伐。他的意见未被采用,被贬为镇江知府,登临北固亭,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解题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古城名,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即今江苏镇江。北固亭: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读史方舆纪要》“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南朝梁武帝萧衍执政时曾改名为北顾亭,取其不忘中原之意。怀古:怀古题材的诗词,怀古伤今。 学习任务一:因声求气咏词韵 作为辛弃疾的粉丝,请你有感情地朗诵本词,为你的偶像应援。(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气势。)诵读指导:首词上下阙各四韵,依次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八字,朗读时韵脚要读得响亮,其后又有稍长停顿。 学生自读感受情感。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基调?欢快、忧愁、寂寞、伤感?豪迈、悲愤 找生范读(两生)学生评价 再两生范读 教师评价 (五)学习任务二:字里行间寻典故 通过诵读,我们初步感受了词人的豪迈悲壮。那么他是通过什么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找出本词中的所有典故,明确这些典故涉及了哪些古人和古事,对这些古事进行简单概括。 (学会抓事件及结果,尝试用八字短语概括) 孙权:置镇京口,雄踞一方 刘裕:起兵北伐,建立政权 刘义隆:草率出师,仓皇而逃 拓跋焘:率兵追击,建立行宫 廉颇:一饭斗米,以示勇武 (六)学习任务三:含英咀华析典故 小组合作共解典故,明确辛弃疾运用典故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及其用意。完成以下表格。(看注释、抠字眼、联背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