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Fe-56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自然界存在多种元素及物质的循环。下图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 ) A.氮循环 B.硫循环 C.碳循环 D.水循环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动植物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通过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该图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故选C。 2.我国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 A.碳单质 B.碳元素 C.二氧化碳 D.含碳物质 【答案】C 【解析】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故选C。 3.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 A.气密性检查 B.加入石灰石 C.加入稀盐酸 D.检验 【答案】B 【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连接仪器,将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气密性良好,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图示操作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将试管横放,将药品放入试管,之后将试管缓慢竖立起来,如图操作块状药品会打破试管底部,图示操作错误,故选项符合题意; C、取用液体药品应将瓶塞倒放于桌面,试管倾斜,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倾倒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图示操作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图示操作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课上完成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验证实验(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中应该先加入固体药品 B.②中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呈酸性 C.可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以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D.该实验说明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A、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加药品时,先加石灰石,再加稀盐酸。所以①中应该先加入固体药品。A正确; B、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②中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B不正确; C、浓盐酸是具有强挥发性的物质,在制取过程中会随着CO2一同逸出,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所以说不可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C不正确; D、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是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溶液里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遇酸变红。所有的酸都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该实验不能说明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二氧化碳。D不正确。 故选A。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B.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来制碳酸饮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则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A不正确; B、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B不正确; C、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C正确;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以是氮气。D不正确。 故选C。 6.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