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55827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26张PPT)

日期:2025-02-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209062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9课,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课件,26张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分析史料,知道七七事变、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2.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能够简述卢沟桥和淞沪会战中中国守军抗日的史实,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感受中国军民抗战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阅读教材、整理对比表格及时间轴认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提高分析材料和历史史实比较的能力。 4.围绕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与当前日本政府不敢正视历史和国内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歪曲历史的态度,分析史料的实证意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引导学生树立证据意识,使之逐步掌握 “论从史出”的史学思维及言而有据的意识,落实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七七事变 1.七七事变的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热河省,进而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1937年策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沈阳 长春 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 1935年,华北危机 1936年,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的部署,形势十分危急,战争一触即发。 一.七七事变 2.借口:一名士兵在演习中失踪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 日军重兵占据 日本控制的伪蒙军 日本的控制区 平汉铁路 平绥铁路 卢沟桥 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知 识 拓 展 3.时间:1937年7月7日 4.地点:北平宛平城卢沟桥。 5.经过: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演习的士兵失踪,要求入桥东宛平县城搜查,挑起了“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一.七七事变 广大官兵英勇杀敌,打退日军数次进攻,击毙日军大队长一木清直。负责守卫卢沟桥的申仲明,最后抡起大刀,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几乎全部战死桥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 守卫在卢沟桥的中国军人 6.影响:①七七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阶段.中国开始全面抗战。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7.中国守军英勇抵抗 一.七七事变 北平保卫战: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入侵中国。在北平保卫战中,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1937年底,北平、天津陷落。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系于国家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赵登禹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1892—1937)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1898—1937)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思维延伸: 比较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项目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时间 1931年9月18 1937年7月7日 性质 日本帝国主义局部侵华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 结果 日军占领东北三省,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始 相似点 两次事变都是日本蓄谋已久,都是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结果,都是日本寻找借口率先发动的对华战争 一.七七事变 二.国共第二次合作 史料研读: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对日政策如何?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的反应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