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九课 七七事变 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七七事变的基本史实,知道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构建时空观念。 通过阅读七七事变后国共双方反应的相关史料,简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及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涵养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壹 贰 叁 壹 七七事变 ———一次事变 自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要求 1937年7月7日晚 时间 地点 借口 北平西南卢沟桥 驻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 卢沟桥事变 (一)事变爆发 (二)事变影响 (三)平津保卫战 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7000人的伪保安队 关东军一部 爆发 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一)事变爆发 (二)事变影响 (三)平津保卫战 影响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①日本不仅仅要占领东北三省,还要独霸中国。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将大批军队投入侵华战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为维护统治,国民党开始改变对日态度,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前线有组织地开展全国性抗战。 ②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国各界民众投入抗战。 因此,无论从战争的范围还是从涉及的民众来说,抗日战争已从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转变为七七事变后的全民族抗战。 (一)事变爆发 (二)事变影响 (三)平津保卫战 赵登禹(1898~1937) 佟麟阁(1892~1937)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贰 国共第二次合作 ———一条战线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试分析下列材料的意义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决心及付出的努力,这有利于促成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抗击日本的侵略,引导中国走向胜利。 (一)合作进程 (二)合作内容 (三)合作意义 自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表现 标志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一)合作进程 (二)合作内容 (三)合作意义 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军长叶挺 自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要求 意义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一)合作进程 (二)合作内容 (三)合作意义 瓦窑堡会议 七七事变 国共合作宣言 西安事变和平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