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 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影响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 对比官渡、赤壁二战,立足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知道两次战役曹操弱而胜、强而败的原因,领悟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三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知道杰出人物对历史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家国情怀)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社会经济萧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朝政腐败 中央改刺史为州牧 黄巾起义 州牧割据,军阀混战 州牧割据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中央朝廷 社会底层 地方政府 军阀:是指拥有军队、割据一方,忽视国家的法律秩序,自成派系的军人集团。他们以战争至使人口锐减,经济凋故,百姓生活困苦、生灵涂炭。 一、官渡之战 袁绍 曹操 2.官渡之战的双方: 袁 绍 曹 操 VS 材料:东汉末期,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东汉名门“汝南袁氏” ,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魏政权的奠基人。 归纳曹操成为北方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的原因: 政治上 用人上 军事上 经济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和军粮问题。 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曹操赤脚迎许攸 一、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 3、概况: (二)概况 许攸 袁绍 10万 曹操 2万 时间 200年 地点 官渡 作战双方 曹操 VS 袁绍 兵力对比 2万 10万 曹操战术 特点 结果 影响 声东击西、避实击虚、 打击敌人要害。 以少胜多 曹操胜,袁绍败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以少胜多 一、官渡之战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豪情诗句 《龟虽寿》 曹操 已经52岁的曹操,他的“壮心”是什么? 二、赤壁之战 1.背景:①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曹操 刘备 孙权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年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曾先后投奔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孙权(182—252),字仲谋。东汉末,继其父兄孙坚、孙策据有江东六郡。他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共同支持下,团结旧部,延揽人才,对江东的统治日益稳固。 诸葛亮 三顾茅庐 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二、赤壁之战 割据江东的孙权 周瑜 鲁肃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 三顾茅庐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有名的“隆中对”。 ②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二、赤壁之战 汉 水 江 水 曹操军 刘备、孙权军 曹军20余万 孙刘联军约5万 赤 壁 之 战 襄阳 江陵 乌林 夏口 樊口 柴桑 (襄樊) (荆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