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58184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优质教学课件(统编版)

日期:2024-12-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464205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素养目标 1.通过分析地图和相关史料,分析长征的原因和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通过研读史料,了解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和长征的意义。(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家国情怀) 壹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背景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与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于1930年10月开始对红军根据地进行围剿。 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背景 中央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项目 次数 时间 军队人数对比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第一次 1930.10 10万 4万 毛泽东 第二次 1931.4 20万 3万 第三次 1931.7 30万 3万 第四次 1933.2 3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第五次 1933.9 50万 8万 胜利 失败 博古 李德 (1)直接原因:第5次反围剿的失利 (2)根本原因: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左”的错误。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敌进我退,敌退我打,打敌虚弱等(游击战) 盲目制定了战略战术:如全面出击,堡垒对堡垒,分散兵力、冒险进攻等战术 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中央红军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出发 突破4道封锁,渡湘江损失惨重,只剩3万多人。 血战湘江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当地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战役血的教训,红军出现了军事上的意见分歧。 2.过程 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博古 李德 我们应当去湘西和红二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 我建议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你认同谁的观点? 中央多数同志支持毛泽东的建议 2.过程 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过程 改向贵州进军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1935.1 召开遵义会议 1934.10中央红军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出发 突破4道封锁,渡湘江损失惨重,只剩3万多人。 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过程:遵义会议 项目 遵义会议 内容 (1)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2)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李德、博古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地位 意义 遵义会议旧址 (1)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在及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旧址内部 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过程:遵义会议 (1)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21 1935 1949 中国共产党诞生 遵义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4年 14年 大革命的失败、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留下了血的教训;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长征初期“左”的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之前,对于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解决,几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