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设计理念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和当前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本课的设计理念如下: (1)关注学生进步和发展:在历史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2)注重教学效益:正确处理教材内容与有限课时之间的矛盾,通过高效的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益。 (3)量化与反思: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量化评价,反思并不断改进,以提高教学水平。 (4)立足课魂,取舍内容:以制度创新为本课的课魂,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和编排,突出主干知识。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提供多样素材,引导思考探究,落实学科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系统讲解和史料分析,使学生理解隋唐制度在历史演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二、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和隋唐时期王朝的鼎盛局面,认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的新成就。 三、学情分析 ①高一学生已经通过初中历史学习,对隋唐时期的历史演进有了初步了解,但对制度层面的深入分析能力有待提升。如学生可能不了解赋税制度的历史背景,对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环境等缺乏广泛认识,导致对赋税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也有的学生可能仅将赋税制度视为经济制度的一部分,而未能意识到其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紧密联系。 ②学生具备基本的史料阅读、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但对政治经济制度类的抽象概念理解有限,针对赋税制度本身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的赋税制度时,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投入不足。 ③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历史知识储备相对有限,历史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成。 ④学生有较好的合作意识。 ⑤学生在休息日可以接触互联网进行学习。 四、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隋唐时期在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和赋税制度等方面的变化与创新。这些制度变革不仅推动了隋唐社会的繁荣,也为后世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 五、教学目标 通过对学生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①唯物史观: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理解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分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和赋税制度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制度是如何适应并推动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制度,让学生理解制度变迁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高考制度,分析科举制的利弊,加深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②时空史观: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理解隋唐制度变化与创新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意义。通过时间轴和地图等工具,展示从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以及三省六部制和赋税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革。同时,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让学生理解这些制度变化的历史必然性。 ③史料实证: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验证历史结论的能力。提供关于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和赋税制度的原始史料,如诏书、史书记载等,让学生分析并总结这些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同时,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 ④历史解释:引导学生对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进行客观、全面的解释,理解其历史意义。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就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和赋税制度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制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