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鲁教版 · 七年级 · 下册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2.认识多样的黄土地貌,解释黄土的成因。 3.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地形、降水、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学习目标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 北方地区 位于我国中部, 内陆地区 大致位于105°E-110°E,35°N-40°N之间, 中纬度、北温带 秦 岭 太 行 山 脉 乌鞘岭 长 城 40°N 35°N 105°E 110°E 黄土高原地形图 读图,总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的地形图 乌 鞘 岭 长 城 秦 岭 太 行 山 脉 蒙 古 高 原 内 读图,总结黄土高原的范围 东起太行山脉 西至乌鞘岭 南抵秦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 山西省 陕西省 甘肃省 (东南部) 宁夏回族自治区 (南部) 读图,说一说黄土高原的范围和主要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秦 岭 太 行 山 脉 乌鞘岭 长 城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黄土高原地形图 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过渡性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1.气候:从温带季风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地形:从平原→高原山地从沿海向内陆 3.农业:从农耕业→畜牧业 4.植被:从森林→草原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黄河中游的西北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东部、东南部 温带季风气候 黄土风情 传统民居———窑洞 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信天游 富有当地民俗特有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安塞腰鼓 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狂、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 黄土高原冬冷夏热、气候干燥,窑洞冬暖夏凉。 黄土风情 靠崖式 下沉式 白羊肚头巾,冬春可保暖,夏季防晒,另高原风大,还可以擦拭脸上的沙尘和汗水。 羊皮坎肩,保暖防风。 陕北文化的一个鉴证和缩影。 黄土风情 中国地形图 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结合课本26页阅读材料黄土“风成说”及以下图文资料,说一说黄土高原黄土的由来? 支持“风成说”的证据: 风吹来的黄土 黄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由清澈变得浑浊,含沙量大。 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④坡度: 坡度陡 问题: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自然原因 人文原因 ②土壤: ①气候: ③植被: 黄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 ⑤过度开发,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 陡坡开垦 乱砍滥伐 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轻微 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长条状的黄土丘陵。由黄土塬被沟谷分割而成。 单个的黄土丘陵,顶部浑圆,坡面向四周倾斜,状如馒头。 黄土地貌 黄土高原的川 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黄土地貌 弱 侵蚀程度 强 考一考:图中展示的是什么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 肥沃的土壤流失 破坏农田、村庄 河床、水库堵塞 资料: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