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模块检测试卷(一) 对一对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A D C B D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D B B D C B 题号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对一对 题号 21 答案 (1)不遵循 只出现Ab、aB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可推测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能 (2) (3)减数分裂Ⅰ后期,这三对等位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 分离,而是进入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该次级精母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Ⅱ (4)X或Y ①卵细胞 ③若检测到基因E或e,则可得出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若未检测到基因E或e,则可得出基因E、e位于Y染色体上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对一对 题号 22 答案 (1)不属于 相同基因可能会表达出不同的蛋白质 (2)RNA聚合酶 A-U、G-C、 C-G、T-A (3)氨基酸 细胞核 核糖体 (4)在小肠细胞中经过脱氨酶的作用,mRNA上的一个碱基C变成了U,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子编码(或碱基的替换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 (5)蛋白质的结构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题号 23 答案 (1)减数分裂Ⅰ后期 0 0 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不能 (2)c 甲 (3)PPi和cAMP 信号分子2作用于S2蛋白,通过G2蛋白抑制酶A的作用,进而导致cAMP的含量下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对一对 题号 24 答案 (1)遵循 控制果蝇眼色和翅长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正常眼∶无眼=5∶1 3/5 (3)HhXAXa、HhXAY 6 1/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2024·通化高一检测)“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配子只含每对 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C.F2出现3∶1的分离比,原因是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均有两种类型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属 于演绎推理的过程 √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孟德尔根据F2出现3∶1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配子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F2出现3∶1的分离比,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C错误。 2.羊的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白毛羊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的遗传学名称以及产生的原因依次是 A.性状分离 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性状分离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受精的随机性 C.性状重组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突变 D.性状重组 伴性遗传和减数分裂 √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一对白毛羊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叫作性状分离,同时说明该对白毛羊均为杂合子。该对杂合的白毛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各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在受精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