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7课 百家争鸣 目录 1 老子和《道德经》 2 孔子和儒家学说 3 百家争鸣 一、老子和《道德经》 “子”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尊称。春秋前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春秋后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兴起,人们也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一、老子和《道德经》 1.老子简介: 老子 阅读教材P39老子相关内容,填充信息卡 姓名: 地位: 时代: 国籍: 著作: 姓李,名耳 道家学派创始人 春秋后期 楚国人 《老子》又名《道德经》 材料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①核心: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材料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②哲学: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辩证法思想 一、老子和《道德经》 2.思想主张: 材料四: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材料五: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③处事: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材料六: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④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个人简介: 1.速读课本40页,完善孔子的个人简介。 姓名 年代 国籍 出身 代表著作 地位 孔丘/孔子 春秋后期 鲁国 下层贵族 《论语》 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出身 从小 年轻 中年 晚年 下层没落贵族 学习礼乐 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 曾在鲁国从政,不久周游列国 回到家乡,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阅读教材,梳理孔子的生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宣传自己的道德理念。 1.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2.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否被统治者重视 为什么? 不被重视 原因: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旧贵族利益,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而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瓦解,西周的礼乐制度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 ①核心思想:“仁”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个人层面:具有爱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 国家和社会层面: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②政治主张:恢复周礼制度、反对苛政、“为政以德”、实行德政。 材料研读: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2.思想核心及政治主张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体现重民思想,有利于统治者减轻压迫,改善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一:《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①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学生 出身 子贡、冉有 商人 孟懿子、司马耕、南宫敬叔 贵族 子路、伯牛、颜回 平民 颜涿聚 大盗 《孔子杏坛讲学图》 由“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私学的发展和学术下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3.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②教育方法:主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 说说下列孔子言论分别体现了什么学习理念?对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诚实求学 虚心请教 学思结合 复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