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课 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 第2单元 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 导 入 猜一猜:你知道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的排列面向何方吗? 兵马俑 秦始皇陵 中央朝廷 一、天 下 归 秦 (一) 过 程 前230年灭韩 前221年灭齐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中央朝廷 一、天 下 归 秦 (一)过 程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前221年,定都咸阳 思考: 秦国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公元前770年(春秋) 公元前475年(战国) 春秋时期的294年,打了1211 次战役,超过110个政治体被灭绝,战国时期的254年,打了468次战役,战役的规模和时间显著上升,战役往往可持续数年,参战人数可高达50万。 ———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 问曰:“天下恶乎定?”对曰:“定于一。”———《孟子·梁惠王》 (1)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材料 一、天 下 归 秦 (二)原 因 “九州”之中,雍州的土地最宜农耕,是中国农业生产发展最早、物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渭河流域、黄土高原,气候温暖,土质肥沃,适宜耕作。 关中平原是一个大盆地,东临黄河,四面有高山环峙。东面只有一个函谷关可通。 ———马平安《大秦帝国启示录》 材料 (2)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丰厚 一、天 下 归 秦 (二)原 因 春秋战国的经济有重大发展。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中外历史纲要·上》 都江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材料 (3)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迅速。 一、天 下 归 秦 (二)原 因 (4)商鞅变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变法 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可免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工者授予爵位、土地 商鞅 一、天 下 归 秦 (二)原 因 (5)嬴政广纳贤才,知人善用 相关史事: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秦国崛起的人文条件。 李斯 材料四 一、天 下 归 秦 (二)原 因 这么大疆域管不过来,怎么办? 秦始皇的烦恼 我想当老大,怎么当? 这么多事处理不过来,怎么办?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1)皇帝制度 秦始皇像 (一)臣(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二)“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二、天 下 归 一 (一)政 治 (2)中央:三公九卿制 三公: 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为主要辅佐大臣。 九卿: 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奉 常 廷尉 少府 卫尉 宗正 郎中令 太仆 典客 治粟内史 特点: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二、天 下 归 一 (一)政 治 (3)地方:郡县制 李斯 王绾 周代开国所封宗室很多,但后代疏远,互相攻击如仇敌,征战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