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1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6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与潜伏的危机 出身贫农,从小就是一个放牛娃; 为了活命被迫剃度为僧; 因为闹饥荒,被迫云游化缘; 元末,朝政腐败,社会动荡, 为了改善生活,参加反元起义军; 起义成功,当上了皇帝。 元朝 明朝 清朝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刘邦 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明太祖) (1328—1398年) 导 入 元朝政治腐败,官吏贪污,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农民起义爆发并迅速发展,出现多支反元队伍,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醉太平·堂堂大元》 元末·无名氏 堂堂大元…… 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1 2 根据材料,结合书本思考:元朝末年政治上出现什么问题,造成了什么后果? 3 1368年 明朝建立 一、明清的更替和专制统治的加强 1、明朝的建立 人物: 时间: 1368年 应天,改称南京 朱元璋(明太祖) 地点: 一、明清的更替和专制统治的加强 2、明朝的政治 1380年,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丞相胡惟庸,牵连万余人。为防止以后丞相再次专权,下令废除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由此,明朝正式废止了丞相制度。 废丞相,设内阁 皇帝 中书省 六部 大都督府 一、明清的更替和专制统治的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洪武十七年……自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扎,凡一千六百六十,计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春明梦余录》 皇帝 六部 五军都督府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披被。 明成祖时期,选拔翰林学士,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由此,内阁开始出现,并获得了“票拟权”。 后来内阁地位逐渐提高,张居正任职首辅时期,六部几乎成为了内阁的下属机构。 一、明清的更替和专制统治的加强 设立厂卫 “宋濂请客”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明太祖时期,为监察百官,设立锦衣卫。其后,明朝先后设立东厂,西厂,内行厂等特务机构。这些机构合成厂卫,拥有抓捕,审讯,处刑的权力。 一、明清的更替和专制统治的加强 3、明清易代 最可悯者,如安塞城西有冀城之处,每日必弃一二婴儿于其中。有号泣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粪土者。至次晨,所弃之子已无一生,而又有弃子者矣。更可异者,童稚辈及独行者,一出城外便无踪迹…… ———《陕西通志》 明后期,皇室贵族对土地的掠夺十分疯狂,宗藩外戚的田庄不断增加,勋贵、大臣、士绅同样也是不断兼并平民百姓的土地。随着土地的兼并,失地的农民沦为佃农和租户,受到国家赋税的压迫也愈发严重。 1627年,陕西饥民发生暴动,李自成针对明朝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负担沉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赢得百姓支持,实力迅速壮大。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同年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殉国,明朝灭亡。 一、明清的更替和专制统治的加强 清军入关 1616年,努尔哈赤依靠八旗制度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政权政权。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后,原来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头像清朝,清军因此大举入关,击败了农民军和明朝残余力量,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一、明清的更替和专制统治的加强 ①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 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②保留祖制———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初的中枢机构 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起草谕旨。削弱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 康熙帝的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