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70347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4.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9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501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二年级,上册,4.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一
  • cover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 二年级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三课。本单元的前两课分别从家乡的环境、家乡的物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感受家乡自然环境对自己的滋养。本课内容的编排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家乡人的可亲可敬,认识家乡的人文环境对人的品行的培育,帮助学生从“物”与“人”两个综合的维度上认识家乡。本课共两个板块的内容:“生活在我身边的人”“可敬的家乡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一板块———生活在我身边的人”。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人开始说起,逐渐扩展到其他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家乡人,感受家乡人带给自己的微笑和温暖,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对不同行业家乡人的理解、尊重和认同,并学会用行动表达对家乡人的感恩与尊敬。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与分享,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行业家乡人的生活,感受与家乡人相处的温暖,体悟家乡人的劳动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对家乡人的感激和尊敬之情,懂得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乡人的感恩与尊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平时的观察和谈话,发现低年级学生对生活在周围的家乡人缺乏主动观察,他们对家乡人的劳动缺少切身的体验,因此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和这些默默无闻的家乡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谈不上对辛勤付出的家乡人的感激与尊敬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与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孩子在自主、轻松的环境中展开交流与讨论,从而获得真实而又深刻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最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实际,在一个个生动的生活故事中,丰富他们对家乡人的了解,感受家乡人的友善,传递家乡人彼此间的温暖。本课要以情感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对家乡人劳动的理解与尊重。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感知、体察,在人格上对家乡人表示尊重,在心理上对家乡人表示认同,由此树立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感受家乡人的劳动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乡人的感恩与尊重。难点:感受家乡人带给自己的微笑和温暖,学会与家乡人友好交往。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趣话乡音———认识什么是“家乡人” 1.(用方言交流)前面两课大家一起聊了“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乡在哪里? 2.刚才老师用家乡的方言和大家交流,大家都笑了!乡音,我们最熟悉,听起来就觉得最亲切的就是乡音。谁能用方言说一两句话,看看大家能不能听懂?3.我们班还有几位同学不能听懂本地方言,说说你们来自哪里?这部分同学的爸爸妈妈来到我们的城市,为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默默奉献着,他们是不是我们的家乡人呢?4.这些同学的家乡远在外地,但如东也是你们的第二家乡,所以你们也是我们的家乡人。5.小结:说着同样的话,长期生活在同一个的地方的人都是我们的“家乡人”。 用家乡方言说一两句话,其他同学猜猜说的是什么? 课伊始,用家乡的方言交流,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课堂的兴趣点,也迅速地进入了课堂教学的主题。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帮助学生明晰课题中“家乡人”的概念。 (二)生活搜索———走近身边的“家乡人” 1.每天的生活中,我们都能遇到很多家乡人,他们忙着各自的工作。你们瞧———(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学校保安、校门口值勤交警、食堂校工、护士、文具店阿姨、早餐店老板……)你看到了哪些家乡人?他们在忙什呢?2.在校园里、小区里,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