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71771

3.1 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2-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256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 cover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 教材地位:   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对学生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教材的思路和特点:   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学生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教材以文字的形式讲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学生科学地理解概念。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晰明了。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具体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知识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知识则主要是通过文字讲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通过案例2,让学生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课改,个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能有较高的热情和探究的意愿,他们希望能有个表现自己能力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一定的合作能力,但初中地理知识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能力很差。   三、 设计思想:   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 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农业区位的含义。 2. 通过问题探究,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当堂练习,能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和评价,充分认识人类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2、 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比较法 学生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产品,说出农产品的产地和当地的气候类型   教师提问:这些地方的农业生产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   设计意图:   1、直观地引入农业生产的区位差异,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选择我国的不同地区的农产品进行比较而不选择教材的两幅国外农业景观图,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水平较薄弱。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探究及合作能力   (二)、承转 教师: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各地的农业生产选择不同的类型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引出区位的概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