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我为什么而活着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罗素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文体知识 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被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课前导入 “一个人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过任何一种生活。” 同学们,你认为自己是为什么而活呢? 写下你心中的三大理由。 ———尼采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作者名片 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等。 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总窥罗素思想的内涵,也可看作是罗素生活的宣言书。 爱因斯坦曾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98岁 整体感知 罗素认为自己是为什么而活?朗读全文,圈画关键词。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这三种情感“纯洁”而又无比“强烈”,支配着作者的一生,是他在漫漫人生路上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个人情感 治学追求 博爱精神 文本研读 阅读2-4段,试概括:罗素为何会把这三点当作自己活着的理由? 爱情可以带来狂喜; 爱情可以解除孤寂; 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圣贤和诗人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对爱情的渴望 资料链接 罗素一生先后七次陷入情网,并先后同其中的五位结婚。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1889年,17岁的罗素遇到阿鲁丝·伯尔萨尔·史密斯,一下子就爱上了她,并冲破家庭的阻力与阿鲁丝结婚。 过了9年,他爱上了奥托琳·摩勒尔夫人。 1914年,罗素担任哈佛大学的临时教授,爱上了一位美国姑娘。 1916年,罗素又与康斯坦斯·马勒逊夫人相爱。 1919年,他又在多拉·布莱克与柯列蒂·奥尼尔之间犹豫不决。 1936年,罗素又与帕特丽夏结婚。 1952年,80高龄的罗素同伊迪丝·芬齐结婚。 文本研读 阅读2-4段,试概括:罗素为何会把这三点当作自己活着的理由? 希望了解人的心灵(人类); 希望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希望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 对知识的追求 资料链接 数学 罗素在数学逻辑方面具有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罗素悖论”推动了20世纪逻辑学的发展。 哲学 罗素建立了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 “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此外,罗素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 文学 罗素的散文在英国文学中享誉甚高,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文本研读 阅读2-4段,试概括:罗素为何会把这三点当作自己活着的理由? 饥饿的儿童; 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 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 充满孤寂、贫穷、痛苦的整个世界。 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资料链接 罗素将近百年的漫长一生,从不是一位安坐于书斋的学者,而是一位身体力行的社会活动家与和平主义者。他曾经直接参与救弱扶困,但往往失败,这就使他更加痛苦。 年轻时,他曾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阿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终其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