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78955

九下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卷(A)(含答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2152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九下,第四,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卷,答案
  • cover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评价卷(A) 一、选择题 1.某学生社团策划“看电影,学历史”的活动,其中一部参展影片有这样的台词:“盟军已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该影片最有可能展现的是 A.诺曼底登陆战 B.柏林之战 C.凡尔登之战 D.莫斯科保卫战 2.阅读表格(来源:依据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内容制作),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比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 交战双方 同盟国与协约国 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同盟 主要战场 欧洲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 关键战役 凡尔登战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 A.每间隔二十五年就会爆发一次世界大战 B.两次大战的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C.亚洲地区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 D.两次大战的结束都与核武器的使用相关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促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从而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此可见,亚非拉革命浪潮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它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新秩序 C.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开始唤醒它们的民族意识 4.1933年,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新政采用的手段是 A.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 C.征收粮食税 D.国家干预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灾难,战争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人们流离失所。这段材料反映了二战的 A.历史背景 B.主要过程 C.重大战役 D.重要影响 6.1933年,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将全国的工业划分成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等,该法的实施 A.整顿了金融体系 B.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调整了农业政策 D.解决了商品生产过剩问题 7.联合国不是由政治家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在吸取了以往国际组织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建的。决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8.二战时期某军事行动地图上标有“英吉利海峡”“诺曼底”等文字。此军事行动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9.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比较,正确的是 A.二者起因都是经济危机导致的生产过剩 B.二者都侧重重工业的发展 C.二者都为其他国家经济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D.二者都长期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D.《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11.以下示意图呈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处应为 A.莫斯科保卫战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 D.德国无条件投降 12.下图是某战役图解,该战役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3.瑞典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在1944年6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反攻总算来了!盟军在飞机的支援下在法国的西北部登陆。成千只运兵船和成千架飞机今天清晨穿过英吉利海峡。”日记中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凡尔登战役 B.敦刻尔克大撒退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14.下图是某校九年级一学习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