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7929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第2课 蜗牛的坚持 说课稿(表格式)

日期:2025-04-0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83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格式,课稿,坚持,蜗牛,2课
  • cover
课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第 2课《蜗牛的坚持》说课稿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第 2 课《蜗牛的坚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蜗牛的坚持》是一节充满童趣与教育意义的美术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以蜗牛这一可爱的小动物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运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表现,同时借助蜗牛坚持不懈的形象特点,启发学生理解坚持的品质内涵,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感受美、创造美的同时,领悟到生活中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阶段,他们对小动物有着天然的喜爱之情,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他们的绘画技能还处于初级阶段,手部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较弱,绘画表现往往较为简单和稚拙。在认知方面,他们开始逐渐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但对于抽象的“坚持”这一品质的理解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引导。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仔细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包括螺旋形的壳、柔软的身体、触角等,并能运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学会运用不同的色彩来描绘蜗牛及其生活环境,提高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 掌握基本的画面构图方法,能够合理安排蜗牛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大小,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和造型表现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蜗牛的形象和生活场景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绘画蜗牛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中生命的奇妙与美好,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和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通过了解蜗牛坚持不懈的爬行特点,引导学生树立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信念,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蜗牛的外形结构和色彩特点,能够准确地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简单的构图知识,创作一幅以蜗牛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画面主题突出、布局合理。 2. 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在绘画中体现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特质,将抽象的品质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形象或情节。 指导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来表现蜗牛的形态和质感,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五、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蜗牛的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蜗牛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为绘画创作提供形象依据。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或通过多媒体进行绘画示范,直观地向学生演示绘画的步骤和技巧,如如何画蜗牛的壳、身体、触角等,让学生更易掌握绘画方法。 2.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蜗牛相关的情境,如讲述蜗牛在草丛中艰难爬行的故事,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展示富有童趣的蜗牛生活场景图片等,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想象和情感的艺术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蜗牛的坚持精神。 3. 启发式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如“蜗牛的壳像什么形状?”“它在爬行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可以用哪些颜色来表现蜗牛的可爱?”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创作,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