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学习目标 1 2 诵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 结合诗(词)人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 3 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有“诗鬼”“鬼才”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其诗多表现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现实也有所揭露和讽刺。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有《昌谷集》传世。 作者简介 诗鬼李贺 李贺自幼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年纪稍长,便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十九岁时,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扬名。 少年成名 仕途 失意 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却因父亲名讳(李父名“晋肃”, “晋”与“进”犯“嫌名”),遭人举报,失去科考资格。虽有韩愈作《讳辩》辩驳谬议,但终不得登第。尔后,在宗室的帮助下谋得一个从九品小官,蜗居长安三年,郁郁不得志。 诗鬼李贺 由于功名无成,迁调无望,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虽勉力奔走南楚,以求一展才华,但失望而归。最后,做了节度使的幕僚,处理公文琐事。后病情加重,遂归家养病,整理书稿,不久便病卒。时年二十六岁。 英年 早逝 《雁门太守行》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诗。 背景链接 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由汉魏乐府诗发展而来,通常以“歌”“行”命名,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可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富于变化。 文体知识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内容多述边城征战之事。 雁门,郡名,在现在山西省。 太守,古代州郡长官。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题目解读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 lín yān níng zhòng xié 吟诵诗歌 2.读出节奏。 雁门太守行 [唐]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jiǎo 【诵读指导】本诗朗读节奏除“报君/黄金台上意”一句外,其余均可划分为“四三”式。朗读时语调要高亢,要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读出来。 sài zhònɡ xié wèi yān zhī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3、自由朗读,想象画面 4、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紧张 壮烈” “凝重 悲壮” “凝重 悲壮” “坚定 豪迈”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敌军攻城的气势猛烈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诗歌大意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