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81017

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 测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日期:2025-05-1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5289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化学,九年级,教版,学年,2024-2025,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用途不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光合作用 B.制汽水 C.人工降雨 D.制尿素、制纯碱 2.自然界存在多种元素及物质的循环。下图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 ) A.水循环 B.碳循环 C.氮循环 D. 硫循环 3.我国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 A.碳单质 B.碳元素 C.含碳物质 D.二氧化碳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B.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来制碳酸饮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则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其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A. B. C.D. 6.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课上完成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验证实验(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中应该先加入固体药品 B.②中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呈酸性 C.可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以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D.该实验说明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二氧化碳 7.如图a、c为喷水的紫色石蕊试纸,b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处先变红,a、c处后变红 B.a处先变红,b处不变红 C.此实验无法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D.根据塑料瓶内现象与烧杯内现象都能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8.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 A.气密性检查 B.加入石灰石 C.加入稀盐酸 D.检验 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向盛有石灰石的锥形瓶中加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体产生,原因可能是( ) A.锥形瓶橡胶塞处漏气 B.没有加热 C.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 D.加入的是稀硫酸 10.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将气态CO2加压形成超临界CO2流体(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兼有气体和液体的性质)后,通过CO2的状态变化在制冰的同时回收热量,用于场馆供热。下列关于“跨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B.其分子间隔比普通二氧化碳要大 C.其分子不再运动 D.该物质为混合物 11.甲、乙是两名同学设计的两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两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 B.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甲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D.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12.“低碳生活”已经成为热门话题,有关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② ③ 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包含分解反应 B.四个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改变 C.反应①②中甲烷和乙醇均为较清洁的能源 D.反应③④中固体质量均减少 1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气体中 D.分别将气体通入水中看能否反应 14.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 D.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15.古诗《石灰吟》写道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蕴含了如图所示三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