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了解俄罗斯统一与扩张的基本过程,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和提升史料分析能力。 2.通过了解彼得一世改革,认识到彼得一世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俄国近代化历程的开端。 3.通过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学习目标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6世纪初 1547年 ① 建立基辅罗斯 等早期国家 ② 莫斯科公国 崛起 ④ 伊凡四世 采用沙皇称号 ③ 统一 俄罗斯国家 俄罗斯帝国形成,史称“沙俄” 俄国改革前的发展历程 1、背景: 材料一: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材料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西欧国家强大,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俄国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工商业发展缓慢落后。 1682年,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0岁的彼得一世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1697—1698年,彼得率团开启了一年半的西欧之行。回国后,开始仿效西欧发达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1721年,彼得一世被俄国参政院尊奉为皇帝,获得“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的称号。“沙皇俄国”的名称也正式改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一世 (1672—1725) 1、背景: 出发 1697年3月9日,彼得率领使团从莫斯科出发 第一站 瑞典控制下的里加 第二站 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一周、火炮射击) 第三站 荷兰阿姆斯特丹(三个月、船厂木工) 第四站 伦敦(学习造船理论、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 第五站 波兰华沙(双方达成共同对抗瑞典的共识) 结束 1698年8月25日,彼得结束一年半的访问,回到莫斯科,并招募了各种专门人才共计640人 通过此次西欧之行,彼得发现了俄国人思想的封闭和生产力的极端落后,这让彼得感觉到了改革的紧迫性!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 荷兰赞丹镇造船厂学徒的彼得 目的 2、内容: 改革领域 改革内容 改革影响 社会习俗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教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促进文明开化 改组行政机构 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进一步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利 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贵族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圣彼得堡)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民众素质 3、影响: 材料一: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彼得一世大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此称霸波罗的海,并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为了纪念这一重大胜利,俄国宣布成为帝国。俄国议会同时为彼得加冕,并授予他“彼得大帝”的称号。 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积极性: 3、影响: 材料二: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普希金 ②俄国成为了欧洲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积极性: 材料三:彼得绝非西方的盲目崇拜者,西方的意义对他而言是技术,他只想为俄罗斯引入西欧的智力和物质资源,使俄罗斯能够在欧洲占据独特的位置。彼得的改革,不仅没有引入欧洲的民主政治,而且进一步加强了俄国的专制制度,改革者是君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