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7课 百家争鸣 1. 通过教材梳理和史料解读,能说出老子和孔子的生平、思想和代表作。 2. 通过回顾所学知识,能回忆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和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 3. 通过表格归纳,能说出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理解百家争鸣的意义。 学习目标 壹 · 老子和《道德经》 1. 人物简介 老子像 阅读教材P39,完成以下关于老子的简介 人物简介 姓名 李耳 生活年代 春秋后期 国籍 楚国 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职业 曾是史官,管理王室典籍 著作 《老子》(又称《道德经》) 一、老子 “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处世上安于柔弱、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 根据以下漫画图片,猜猜是什么故事,这个故事中折射出的道理对应的是老子的哪一主张。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 思想主张 一、老子 贰 ·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像 阅读教材P38-P39,完成以下关于孔子的简介 人物简介 姓名 孔丘 生活年代 春秋后期 国籍 鲁国 地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职业 官吏、学者、教师 著作 《论语》(弟子整理) 二、孔子 1. 人物简介 仁 《论语》书影 樊迟(孔子弟子)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已于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论语》 从以下孔子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强调仁是需要考虑什么。 与他人的关系,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二、孔子 2. 思想核心 (有爱心、同情心)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以下这则“苛政猛于虎”的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为政以德 以德治国 二、孔子 3.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 以德治国 二、孔子 3. 政治主张 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阅读以下材料,说说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体现了民本的思想; 有利于肃正社会风化,弘扬正气。稳定社会秩序; 对于今天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政以德 以德治国 二、孔子 3. 政治主张 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所采纳…… 郁闷呀 同学们结合春秋时期社会背景,思考孔子的主张为何不被各国国君采纳。说说你的看法。 孔子代表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实质上是维护奴隶制。在诸侯争霸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其思想的保守性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孔子 4. 教育成就 《孔子杏坛讲学图》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 贵族子弟:孟懿子、司马耕、南宫敬叔 出身贫寒:颜回、闵子骞、子路、伯牛 家境富裕:子贡、冉有 大盗:颜涿聚 ———根据《论语》《史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