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课时1 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概述公民的诉讼权利,熟悉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渠道。 1.全面理解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感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重点) 2.明确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的区别,科学判断公民的诉讼权利。 3.理解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内容及必要性,了解法律援助的条件,增强法治意识。(重点) 一、诉讼权利面面观 1.当事人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权利 (1)原因:当事人因身陷纠纷而参与诉讼时,很可能面临缺乏_____与技能、无暇参加诉讼活动等问题。此时,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或_____,帮助其进行诉讼。 (2)主要职责:根据事实和_____,维护当事人合法的实体权利和_____,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理。 想一想: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是一回事吗? _____ _____ 2.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1)含义:依据诉讼法规定的回避制度,当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具有法律规定_____案件审理或有关诉讼活动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其退出诉讼。 (2)意义:有利于保证案件的_____ ,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增加裁判的正当性。 3.当事人有上诉的权利 (1)我国诉讼实行_____制,除特殊情况外,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便告终结。 (2)当事人如果不服一审裁判,可以在_____内提出上诉。 (3)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重要诉讼权利,是否提出上诉,完全由当事人_____,他人不得限制或干涉。 想一想:哪些人可以上诉? _____ 二、寻求法律援助 1.法律援助制度 (1)必要性:在生活中,一些公民受_____或其他因素影响,难以在诉讼过程中充分行使诉讼权利,从而可能丧失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宝贵机会。 (2)内容:国家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设置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为_____的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_____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 2.法律援助的申请(适用情形) (1)在民事和行政纠纷中,经济困难的公民可以就依法请求_____、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支付劳动报酬等事项,申请_____,获得法律咨询或代理服务。 (2)涉及维护英雄烈士_____或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_____等情形的,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 (3)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对于因经济困难而没有委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或部分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也可以经_____,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律师为其进行刑事辩护或代理。 (4)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可以由其_____代为提出。 想一想:只有经济困难者才能进行法律援助申请吗? _____ _____ 3.法律援助的程序 (1)审查: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_____。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条件的,要____告知理由。 (2)办理: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_____,不得收取任何财物。 想一想:法律援助的主体有哪些? _____ _____ 1.律师在参与诉讼时称谓是一样的。 纠正:_____ 2.只有案件当事人申请的情况下,有关办案人员才有必要回避。 纠正:_____ 3.公民对一审判决不服的任何时期都可以提起上诉。 纠正:_____ 4.对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律师不必为其辩护。 纠正:_____ 5.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立即提供帮助。 纠正:_____ 议题1:保障合法权益,诉讼权利知多少? [情境] 张三购买了李四的房屋,因不满李四的履约行为,张三一纸诉状将李四告上法庭,并聘请律师帮助自己进行诉讼。在法庭审理时,张三了解到负责审理案件的书记员是李四的堂哥,据此申请其回避。经过审理,最终以证据不足为由判决张三败诉。张三认为,人民法院判决不公,重新收集信息后发现有证据支持自己可以打赢官司,但由于忙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