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课时1 科学立法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 1.识记科学立法的内涵;明确科学立法的原则标准。 2.推进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重点)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1.含义: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2.标准 (1)立法方向: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2)立法实效:符合_____和实际。要立_____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连一连: (3)立法方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_____和立法工作_____,遵循立法_____,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二、推进科学立法 1.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_____的规范性文件。 议一议:法律与法规是一回事吗?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_____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3.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_____。 议一议:科学立法就是要做到有法可依,不断增加各领域法律的数量吗? _____ _____ _____ 1.立法过程的科学化实质是必须经过民主程序,体现人民的意志。 纠正:_____ 2.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纠正:_____ _____ 3.科学立法要使法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纠正:_____ _____ 4.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公民个人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纠正:_____ _____ 5.科学立法要扩大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纠正:_____ _____ 议题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修订,理解什么是科学立法 [情境] 1983年,围绕“当事人对主管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否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问题,社会各界就建立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进行了广泛讨论。 经过长期的酝酿、起草、论证,198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民告官”制度正式确立。行政诉讼法的颁布被视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行政诉讼法颁行25年后,2014年,经过两次向公众征求意见和三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行政诉讼法完成了第一次修改,为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法律解决方案。 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诉讼法进行第二次修改,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规定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行政诉讼法进行再次修改,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行政复议程序的优化;行政诉讼费用的减免;行政裁决的效力问题;行政诉讼案件的公开性。 任务1 独立思考:在我国,可以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什么?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任务2 小组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修订对开展立法工作有哪些启示? _____ _____ _____ 归纳提升 立法机关与有立法权的机关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2)在我国,享有立法权的机关有 ①国家权力机关系统(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②国家行政机关系统(政府及政府下设机构):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委、央行、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务院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除此之外,其他国家机关都不享有立法权。 (3)享有立法权的机关,其权限大小不同,所立法律法规名称不同,法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