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 3 节 汽化和液化 班级: 姓名: 基础巩固 1. 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 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 有了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 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了水的汽化,需要吸热 B.利用了水的汽化,需要放热 C.利用了水的凝固,需要吸热 D.利用了水的挥发,需要放热 2.妈妈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 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 ”能更快地让馒头 变熟 B. 无论使用“大火 ”还是“小火 ”,水达到沸点 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C.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D. 用“大火 ”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 “小火” 3.为了便于运输氧气,应使氧气液化,一般采用 的方法是 ( ) A.压缩体积 B.升高温度 C. 降低温度 D.增大体积 4.如图所示是水的沸腾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在图像的AB段中,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 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 B.在图像的BC段中,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 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 C.在图像的AB段中,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 变,处于沸腾状态 D.在图像的BC段中,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 变,处于沸腾状态 5.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 温火焰喷到水中,火箭升空瞬间,出现的白色 “气团 ”是水蒸气 (选填物态变化名 称)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 热”或“放热”)。 6. 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 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 液 体 , 油 的 沸 点 为 287 ℃ , 醋 的 沸 点 只 有 60 ℃ ,当温度达到 ℃时液体就沸腾 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选填“会” 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 过 ℃ ,只有 当 时, 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才会升高。 7.如图甲所示是小蕊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 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甲 乙 (1)如 图 甲所示 的实验装置,安装 时应按照 (选填“由上到下 ”或“由下到上 ”) 的顺序。除了图甲中的器材之外,实验中还需 要的测量工具是 。 (2) 实 验 装 置 中 , 硬 纸 板 的 主 要 作 用 是 。 (3)小蕊用质量为m1 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 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图线 a,由图像可知 :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 (4)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 (m2>m1)的水做 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乙中的 (选填 “b”“c”或“d”)。 知能提升 8.如图所示的“水浴”加热装置中,容器M 和容器 N 中盛的都是水,当容器M 中的水被加热至沸 腾时,对容器 N 中水的情况判断正确的是(气 压为标准大气压) ( ) A.容器N 中的水会随之沸腾 B. 容器 N 中的水温度能达到 100 ℃ ,但不会 沸腾 C.容器N 中的水将一直不断吸热 D.容器N 中的水温度不会达到 100 ℃ 9. 冬天,人们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 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 “ 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 析正确的 ( ) A. 口里呼 出 的“白气 ”是 口里 的气体液化产 生的 B. 口里呼 出 的“白气 ”是 口里 的气体汽化产 生的 C.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 产生的 D.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 产生的 1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民间的不少谚语、 成语均蕴含了丰富的热学知识 。有关热现 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积雪熔化时会吸 收周围环境的大量热量,导致温度降低 B.“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熔点比较高, 一般炉火的温度达不到金的熔点,不能使金 熔化 C.“扬汤止沸”,通过将开水舀出来又倒回去 的方式,提高了水的沸点,达到了“止沸 ”的 目的 D.“釜底抽薪”,说明水在沸腾之后,要继续吸 热才能保持沸腾状态,“抽薪”以后停止了加 热,便能制止水的沸腾 11. 能用纸锅烧开水吗 小华带着疑问进行了如 图所示的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