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二单元 单元时空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生产工具的发展演变,伴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人们的劳作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转变。主要表现在: 古代 农业工具从石器发展到铁器,劳作方式也从集体耕作逐步发展为家庭式或庄园式劳作;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进步,出现手工业家庭和手工业作坊两种劳作方式 近代 以两次工业革命为先导,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工具走向机械化和电气化,工厂制度形成,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现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科技革命开展并逐步深入,生产工具呈现出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对人类的劳作方式、社会生活等产生革命性意义 阶段特征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 2.了解古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1.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的图片、文献、拓片、遗迹、遗存等史料,梳理古代东西方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形成宏观历史视野。 2.掌握古代主要劳作方式的演变,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关系。 3.核心概念:生产工具;劳作方式;小农经济;庄园经济 目标导航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农业工具的变化 知识点二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知识点三 劳作方式的发展 农业工具的变化 知识点一 1.耕作工具 导学 自主梳理 青铜 铸造 赫梯 铁制农 具 灌钢法 2.灌溉工具和畜牧工具 项目 中国 世界 灌溉工具 汉末 三国 东汉末期已出现 ,三国时期马钧进行革新 世界许多文明地区都发明了灌溉工具。在 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唐朝 出现了 ,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畜牧工具 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翻车 筒车 古埃及 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又称劳动工具,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概念阐释 对比教材第一目“翻车”和“筒车”两幅图片,说明两者的异同点。 问题思考 提示 筒车和翻车都是灌溉工具;二者最大的不同是翻车要用人力将水从低处汲到高处,而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节约了人力。 主题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生产工具 材料 导思 深化探究 赫梯 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 古希腊 在荷马时代之末,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装有铁铧的重犁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以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也有较大程度增长 中国 公元前6世纪已经开始使用铁。从此,木质的耒耜逐渐被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1403年,铁产量达到16万吨 ———摘编自吴臻义、吴惠芳《世界文化》 提示 观点:生产工具的进步助推了古代文明的发展。 论证:铁制农具普遍使用之后,古希腊的农业迅速发展,为城邦时代民主政治的繁荣以及古希腊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逐步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专制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的出现准备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无论古代的东方还是西方,铁农具的应用在社会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思考 阅读材料,围绕“铁器的使用”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规律 深化拓展 制作材料 由骨、竹、木、石、蚌到青铜、铁等金属材料 制作方法 由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 牵引动力 由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 农具种类 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包括耕作、灌溉工具等 导练 对点训练 1.(2023·1月浙江选考,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