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89553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6张PPT 内嵌视频)

日期:2024-12-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572333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26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学习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理解长征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范围内的发展脉络。(时空观念) 2. 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长征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历史解释) 3.通过对长征背景、过程和结果的学习,认识到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战略转移,是多种历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唯物史观) 4.学生能运用可靠的史料来描述长征的历史事实,如长征中的重要战役、会议、决策等。(史料实证) 5.认识到长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和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与责任感,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家国情怀) 探长征之因, 寻历史根源 壹 一、探长征之因,寻历史根源:原因 【问题1】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进行战略转移? 到1930年先后建立十几个根据地,分布十多个省,红军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红军的壮大,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 已经威胁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面对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壮大,国民党政府采取什么措施? 1931.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首都瑞金)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日本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1932年侵占我国东三省,又欲进犯华北。 南京国民政府 “攘外必先安内” 军事“围剿” 材料二:中央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情况表 (数据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红军长征史》) 李德 (德国人) 博古 毛泽东 “御敌于国门之外” 阵地战、分兵抵御 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避敌主力,声东击西 ①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②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的“左”倾错误; 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得到支持 目的: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一、探长征之因,寻历史根源:原因 知识拓展:博古、李德和“左”倾错误 王明(1904-1974年),原名陈绍禹,字露清,安徽省六安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江局书记等职务。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冒险主义和抗日战争时期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博古(1907-1946年),又名秦邦宪,江苏无锡人。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任中共中央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在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充当王明“左” 倾教条主义方针的执行者,给党和红军造成严重损失。 李德( 1900-1974年),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在中国期间化名李德和华夫。一战时,因支持左翼社会主义者而加入德国共产党,1926 年被德国当局逮捕监禁。1928年越狱逃往苏联,进入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2年春,受共产国际派遣来中国,同年秋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事顾问委员会工作。1933年9月到中央苏区,实际控制中央军委指挥权。 “左”倾思想:左倾的左,多为褒义,即思想上有革命倾向, “左”倾的“左”,表示贬义,即过于激进,脱离实际。 (做不到的事,以为可以做到,非要做)。 右倾思想:右倾是过于保守(能做到的事,以为做不到,而不敢做) 1.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选择的军事行动是( ) A.发动南昌起义 B.展开土地革命 C.进行战略转移 D.创建革命根据地 2.一位西方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战"略转移"是指(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3、下列会议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