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近代史:16世纪前后—20世纪初 (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 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走向近代 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 文艺复兴运动 新航路的开辟 早期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 经济萌芽 思想基础 资本原始积累 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4-17世纪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中世纪西欧在政治和经济上主要推行的是什么制度?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庄园制度 中世纪晚期(14—15世纪),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后来的发展有何影响? 壹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农业篇 材料: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公元7世纪中叶欧洲人口为1800万,11世纪为3850万,增长到2倍以上,其中不列颠列岛人口增长到4倍。原有庄园所拥有的土地已不能养活所有人,庄园中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 ———卡洛·M.奇波 材料反映11世纪的西欧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 风车水车 欧式重犁 马力运用 人口大幅度增长,原有土地不足 如何解决越来越多的人口的吃饭问题呢? 垦殖运动 垦殖运动 材料:从11世纪至14世纪中叶,大约持续了三个半世纪的时间。垦殖面积如此之大,触动了西欧大部分土地……拓荒者是农村居民中的各个阶级,有领主,有修道院,有自治团体,更有成千上万的普通农民。 ———侯建新《圈地运动的先声:中世纪西欧大垦荒》 垦殖运动有哪些特点? 垦殖时间长、面积大, 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材料: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就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新垦区对附近的庄园农奴颇具吸引力。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垦殖运动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新垦区与封建庄园有何不同?会对谁有吸引力? ①新垦区更加自由,没有人身依附关系。 ②新垦区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 农奴想要离开庄园 农奴如何离开庄园获取自由呢? 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 农奴如何离开庄园获取自由呢?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 材料:随着钱币使用的普及和交换经济的发展,领主需要从商人那儿购买比以前更多的商品。由此他们发现,将传统的权益和服务兑换成钱十分有利可图……为了获取租金,地主们很乐意解除同农民那并不光彩的人身依附关系。 ———尤金·赖斯《现代欧洲史》卷一 农奴 自由农民 ①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 ② 缴纳迁徙税,离开庄园 地租形式变化: 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 影响:导致封建庄园劳动力短缺,耕地荒芜,逐渐走向衰落和瓦解。 既然没人没钱,不如把土地租出去收租金。 富裕农民 贫困农民(无地或少地) 买卖 继承 联姻 转让 土地集中 承租购买 领主 农民 农奴 出租自营地 缺劳动力、缺钱 封建庄园 转租、购买 其他佃户地产 租地农场 被雇佣 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改变 (租地农场主) 材料研读: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土地所有者(封建领主为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间是什么关系? 土地所有者 租地农场主 农业工人 契约关系 货币关系 雇佣关系 剥削关系 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西欧庄园 租地农场 产生背景 流行时间 土地规模 经营者 和劳动者 生产关系 产品流向/生产目的 性质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制度衰落 9世纪开始,11世纪普及 14世纪中叶以后 分散 集中 领主 佃户(农民、农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