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89647

历史(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课件:第11课 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共22张PPT)

日期:2024-06-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8335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11课,22张,大团结,各族人民,课件
  • cover
课件22张PPT。第11课 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温故知新1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完成了   、政治、   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为党的理论创新开辟了道路。 (2)经过   和党的   ,邓小平理论形成体系。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组织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十四大②2000年,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    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   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   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  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③2002年11月,中共   在北京召开,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   。 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广大人民深化十六大指导思想(1)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_____   。大会决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①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我们国家的   ,成为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温故知新2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指导地位指导思想自主学习一民族区域自治阅读课本63-65页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 (1)原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   的   国家,各民族都对祖国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   、   和相互交错居住的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   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   统一领导下,在   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由当地   当家做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的内部事务。多民族社会主义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3)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少数民族享有广泛的管理   内部事务和参与   管理的权利。实现了各民族的   ,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民族区域自治对   、民族平等、   和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我国一项基本   和基本   。 (4)目前,我国共有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有   省级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旗)。同时还建立了1200多个自治乡,成为民族区域自治的补充形式。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   。 本民族国家平等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策政治制度5个法律保障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1.大杂居,小聚居.2.西部多,东部少.2.各民族共同繁荣 (1)政策:   后,中央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还通过培养   和抽调  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以来,全国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支持东部地区建设,与此同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并给予财政照顾、投资和补贴,促进了这些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