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98873

16.2《登泰山记 》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2-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50138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2,登泰山记 ,课件,47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登泰山记》 清·姚鼐 关于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离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史记》 人的低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正的屈服,一种是正在试炼着扛起泰山的姿态,但看起来也像是屈服。 ———余秋雨《中国文脉》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借病辞官。归里后,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①现在本衙门已保送御史,拟将来一得御史,无论能自给与否,决然回家矣。 (姚鼐《姚惜抱先生家书》) ②乾隆三十九年,先生乞病解官,及冬十二月,遂往山东为泰山之游。 (姚永朴《惜抱轩诗集训纂》卷三) ③夫士处世难矣!群所退而独进,其进罪也;群所进而独退,其退亦罪也。 (姚鼐《赠程鱼门序》) ④余驽怯无状,又方以疾退,浮览山川景物,以消其沉忧。 (姚鼐《晴雪楼记》) 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该派的开创者方苞以及进一步发展者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因此把他们及其追随者称为桐城派。 他们继承了唐宋八大家到归有光的古文传统,提出了以“义法”为核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的文章理论。他们主张文章的风格或阳刚或阴柔,语言要做到雅洁清澄,并以此作为评判散文成就高低的标准。桐城派的作品大多内容贫乏空洞,形式上严守清规戒律。他们在清代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一直延续到清末。 桐城派 乾隆三十九年以养亲为名,姚鼐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写作背景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当】:在。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文化常识:阴阳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以】:在。 【乘】:冒着。 【限】:界限。 【至于】:到达。 【麓】:山脚。 【磴】:石阶。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谷】:水道。 【循】:顺着。 【少半】:不到一半。 【遂】:于是,就。 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