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班级: 姓名: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风吹树叶沙沙响,声源是树叶 B. 吹出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C.流水的“哗哗”声,声源是水 D.敲鼓时发出的鼓声,声源是敲鼓的鼓槌 2.在敲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 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停止振动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有回声产生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 空气 B.真空 C.大地 D.水 4.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 会被吓走,这说明 ( ) A. 声音只能在水中传播 B. 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小 D. 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5.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真空不能传声 B.15 ℃时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340 m/s C. 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D. 喇叭发声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 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6. 下列现象,跟回声有关的是 ( ) A. 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B.利用声呐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 C.夜深人静时,说话的声音显得特别响 D.“土电话”也可以传声 7.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 出的 B.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 D.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8.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图甲所示 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的乐器中,利用弦振动发 声的是 ,利用空气振动发声 的是 。 甲 乙 9.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做了以下小 结。请你帮他补全相应知识。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 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10.很多人都有用耳机长时间听歌的习惯,耳机 戴久了会对耳朵造成损伤。骨传导耳机可以 通过骨头让人听到周围的声音。骨传导耳机 是利用 (选填“固”“液”或“气”) 体来传播声音的。 11. ( 多 选 )下 列 关 于 声 音 的 说 法 中 正 确 的 是 (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在 10 m2 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 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D. 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航天员 可以直接对话 12.缶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乐器。用“击缶迎宾” 的方式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序曲,并利用 现代的声光电高科技手段,把古代的乐队演 奏进行了重新演绎 。如图所示,演员将击响 的缶用手一按,观众席上的小明就几乎听不 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 A. 声波传到人体中去了 B.缶面停止了振动 C.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D.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13.关 于 声 音 的 产 生 , 下 列 说 法 中 正 确 的 是 ( ) A.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D. 声波是由发声物体振动产生的 14.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 音乐,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 ;小明向 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 4 s 后听到回声, 则小明距山崖大约 m。 (空气中的声 速为 340 m/s) 15.如图所示,两名同学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 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距离达 10 m 的通 话,这表明 。 (2)两人距离相同,讲话者以同样大小的声音 说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 到的声音就大些,这表明 。 (3)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名同学捏住细 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 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细棉线没有拉直而 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细棉线听到对方的 讲话声。 16. 下表中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声音传播 的一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