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声现象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班级: 姓名: 1.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不同 力度敲击同一编钟的相同位置,所发出的声音 具有不同的( ) A. 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2.在舞台上,一位模仿秀演员可以惟妙惟肖地模 仿十多位明星的声音,观众要判断他所模仿的 是哪位明星,主要依据的是( ) A. 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3.按 压 羌 笛 不 同 的 孔 洞 是 为 了 改 变 羌 笛 的 ( ) A. 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4.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 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关 于该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应改变拨动钢尺的 力度 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是探究响度与振 动频率的关系 C.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色会 改变 D.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会 改变 5.如图所示是北京地铁大兴机场草桥站的“员 工”———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正在为乘客解答 问题。乘客可通过“您好, 白鲸号”唤醒智能服 务机器人语音的交互功能 。在乘客与机器人 对话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 机器人发 出 的声音不 需要介质就可传到 人耳 C. 机器人和乘客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不同 D. 能区分乘客和机器人的声音主要依据声音 的音色不同 6.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 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 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 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 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 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7. 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 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440次。 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 蜜回来。养蜂人辨别的依据是( ) A. 声音的音调不同 B. 声音的响度不同 C. 声音的音色不同 D. 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 8.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 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 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9.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乐器唢呐,用不同的力度 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 ,吹奏时按压 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 , 能区分出唢呐和二胡的声音,利用的是声音 的 。 (均选填“音调 ”“响度 ”或“音 色”) A.“鱼洗”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鱼洗”发出的声音,是由手的振动发出的 C.盆中形成浪花并迸溅水珠,说明发声的“鱼 洗”正在振动 D.“鱼洗 ”齐鸣时犹如千军万马奔腾,一定是 由于其音调升高 14.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 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次比赛 场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11.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低,可以采 取的方法是( ) A.拉紧弦线 B.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C.缩短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C. 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 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 速度也越大 15.琴 和 瑟 是 我 国 传 统 的 两 种 乐 器 , 通 过 弹 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 。 下列说法中正 确 的是 ( ) A. 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 B.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 度一定相同 D. 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 声音 16.关于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 甲、乙、丙的响度相同 B. 甲、乙、丁的音调相同 C. 丙的音调最低 D. 甲、乙的音色相同 17.蝴蝶飞行时翅膀上下振动。如果蝴蝶的翅膀 在 10 s 内振动了 80 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 人 类 (选 填“能 ”或“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