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第四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班级: 姓名: 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 的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的目的是练习用 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 (3)在实验中观察到,小车由斜面顶端下滑到 斜面底端 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 ”或 “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中测得路程 s1 上的平均速度为 v1,路 程 s2 上的平均速度为 v2,路程 s3 上的平均速度 为 v3 。那么,v1、v2、v3 的大小关系是 。 2. 小王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已经 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 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为 了完成该实验,他还 需要 的实验器材 有 。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3)经测量,s1=0.9 m,s2=0.4 m,小车从斜面顶 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的示数如图所 示,则小车在 s3 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想测量从斜面上 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图 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 值为 1 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 圈内是小车到达 A、B、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显 示的时间 (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 分:秒”)。 甲 (1)实验原理是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 物 理 量 是 和 。该实验中选用的主要测 量工具是 和 。 (2)斜 面 的 作 用 是 ;金属片的作用是 。 (3)实验中,斜面应尽量选择坡度较小的,这样 设计是为了实验中 。 (4)小车全程做 (选填“匀速直线 ”或 “变速直线”)运动。 (5)该实验中,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 速度为 v1,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2,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3,则 v1、v2、v3 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6)在测斜面上小车的平均速度时,如果斜面 的坡度较大,测量 出 的平均速度误差较 。 (7)小车在AB 段运动的路程是 cm,运 动 的 时 间 是 s, 平 均 速 度 是 m/s ;小车在 BC 段运动 的路程是 cm, 平均速度是 m/s。 (8)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 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 车到达 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 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 (选 填“正确 ”或“错误 ”),理由是 。 (9)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 到达 C 点时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 运动时间 ,测出的平均速度会 。 (均选填“偏大”或“偏小”) (10)如图乙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 系图像中,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乙 4.如图所示是某小球从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过 程的频闪照片,O 点是小球的出发点,A、B、C、D、 E 点是相机每隔 0.1 s 曝光一次拍摄小球位置 得到的照片,其中E 点在图中未标出,那么 : (1)分析闪光照片,容易得出小球从 O 点出发 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相应数据,请写出下表中 未填写的数据。 物理量 出发点O A点 B点 C点 D点 E点 时间/s 0 0.1 0.2 0.3 0.4 0.5 时间的二 次方/s2 0 0.01 0.04 0.09 0.16 0.25 路程/cm 0 1.00 4.00 9.00 16.00 (2)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分析,该小球从静止出 发后的路程与时间 (选填“成 ”或“不 成 ”)正比 。若照片上的位置间距与实际的位 置间距的比例是 1 ∶10,则小球从 D 点到 E 点的 平均速度是 cm/s。 5.利用如图所示的斜面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 度。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测 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 cm,如果测 得时间 tAB=1.6 s,则小车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 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出小车在AB段的平均 速度vAB 会偏 。 6.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之一 。某科 创小组用频闪拍摄的方法来“测量小车运动的 平均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