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00566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作业评价)(含答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日期:2025-04-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943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答案,上册,八年级,评价,作业,课时
  • cover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第 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班级: 姓名: 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 A.手指 B.琴弦 C. 弦柱 D. 空气 2.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 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 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 是(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风吹树叶沙沙响,声源是树叶 B. 吹出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C.流水的“哗哗”声,声源是水 D.敲鼓时发出的鼓声,声源是敲鼓的鼓槌 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 108 m/s 5. 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 时,则( ) A.运动员的成绩偏高 B.运动员的成绩偏低 C.对运动员的成绩无影响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 会被吓走,这说明( ) A. 声音只能在水中传播 B. 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小 D. 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7.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 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 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 该声音是由于 的振动而产生的。 8. 下表中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声音传播 的一些规律,请根据表格中信息完成下面问题: 介质 声速/ (m·s-1) 介质 声速/ (m·s-1) 空气(15 ℃) 340 空气(25 ℃) 346 煤油(25 ℃) 1 324 水(25 ℃) 1 500 海水(25 ℃) 1 531 铜 3 750 铁、钢 5 200 (1)根据表格 中声音在空气 中传播 的数据可 知:声音传播的速度还与 有关。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9.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 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A. 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面的振动变快了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0.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 骨传导来感知声音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 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神经,就可以 感知声音 D. 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神经,引起 听觉 11.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 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 能 听到远处 的雷声,说 明空气可 以 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 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 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 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航天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 不能传声 12.将一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入水处相同距离的 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 个人,则最先听到入水声的是( ) A.鱼 B. 小鸟 C.人 D.无法确定 13. 下 列 关 于 声 音产 生 现 象 的 描述 中 正确 的 是 ( ) A.物体发声是靠敲打发出的 B. 响尾蛇之所以响尾,是由于响尾蛇振动自 己的尾巴时,蛇的尾部许多空心、坚硬的鳞 片相互摩擦而发声的 C.物体振动停止后,声音立即消失 D. 只有固体振动才能发声 14.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湘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三湘儿女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无论在音乐、文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审美 价值和研究价值。澧水船工号子、土家族打 溜子、湘西苗族民歌、麻山锣鼓、青山唢呐等 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 确的是( ) A.歌声是由周围空气振动产生的 B.锣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观众耳中的 C. 山歌在山间回荡传播不需要介质 D. 唢呐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3× 108 m/s 15.夏天暴雨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