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磁现象 磁场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是本章知识学习的预备阶段,为后面学生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等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建立起磁场的概念。使学生感悟到像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可以通过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来认识,用实验来感知,用磁感线来描述。 教学的重点是“知道磁体周用在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教师要做好教材上的几个实验,让学生感悟磁场存在的真实性,并且可以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在做“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实验时,通过观察不接触磁体会有力的作用现象,并设置好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体验磁体周围确实存在磁场。做“研究磁场的方向”实验时,使学生认识可以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并分析总结“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磁体的S极,再通过实验得出常见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让学生分析磁感线的方向,完成教学目的。 本节教学的难点是“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在做“研究磁场的方向”实验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撒在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周围的铁屑分布有一定规律,画出小铁屑分布形状;再在它们的周围放上小磁针,观察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磁场方向),从而启发学生得出可以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这些带箭头的曲线就叫磁感线。 本节课应充分体现“做中学”的学科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磁现象是很普遍的现象,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本节课的理论性强、专用术语多,日常生活中只对磁的知识有表面的粗浅认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关于磁场、地磁场、磁感线等知识比较抽象,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探究认识磁现象,记住磁现象的相关知识(磁性、磁体、磁极、规律、磁化)。 2、通过自学,分组实验探究磁场,总结磁感线规律并能画出磁场分布情况。 重难点 1、通过实验和探究认识磁现象,记住磁现象的相关知识(磁性、磁体、磁极、规律、磁化)。 2、通过自学,分组实验探究磁场,总结磁感线规律并能画出磁场分布情况。 评价任务 1、通过环节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得出磁现象的相关知识。(完成学习目标一) 2、通过环节三自学实验,认识磁场、磁感线,画出磁场分布图,总结磁感线注意事项,练习磁感线、磁场分布连线。(完成学习目标二)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 出示司南和罗盘的图片, 提问:名称及作用? 大家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南? 引出磁现象,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思考后回答。设计意图借用学生熟知的指南针引出新课,使学生有熟悉感。环节二:实验探究磁现象1.学生演示实验1:不湿手取水中曲别针 教师演示实验2:磁体吸引硬币、曲别针、钥匙、铁钉 2.学生实验3:磁体各部位吸引曲别针 判断: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相同吗? 解释:实验方法———转换法。 学生实验4:悬停小磁针 观察:静止后的小磁针两端指向有什么特点? 4、学生实验5:磁体小车 总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 判断:未知磁体磁极。 5、教师演示实验:磁化铁钉 展示磁化的前两种方式。1.学生选取器材,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并解释磁体能吸引什么物体。 说出磁体吸引物体是由于磁体具有磁性。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同个磁体不同部位吸引曲别针的个数多少,判断磁性强弱。 学习转换法。 3.学生观察小磁针、指南针指向性得出结论。 4.学生实验总结: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利用规律判断未知条形磁体磁极及“悬浮”磁体多面的磁极。 5.观察磁化实验。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