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 敬畏生命》 教案 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生命可贵》的第二框题,主要围绕“敬畏生命”展开。教材通过多个角度探讨了生命的独特性、不可逆性和有限性,强调了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敬畏生命。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际案例和情境探究,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对生命的敬畏感。教材还通过“新闻在线”、“思考”等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活动,如“考考你”、“达标检测”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敬畏感。部分学生可能对生命的脆弱和宝贵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情境进行引导。此外,学生在面对自然灾害、人为灾难等突发事件时,往往缺乏应对能力,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求生技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情境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对生命的敬畏感。同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课时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1.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理解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逆性,形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态度。 道德修养 1. 学生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敬畏生命的行为。 2. 学生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 法治观念 1. 学生能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求生技能。 2. 学生能够在面对自然灾害、人为灾难等突发事件时,冷静应对,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健全人格 1.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形成敬畏生命的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学会在困难中保持乐观和坚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生命的独特性、不可逆性和有限性。 2. 如何敬畏生命,包括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关爱他人的生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3. 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求生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难点 1. 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形成敬畏生命的态度。 2.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践行敬畏生命的行为。 3. 如何在面对自然灾害、人为灾难等突发事件时,冷静应对,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PPT课件、视频资料、案例材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 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的视频,展示人们在灾难中的英勇表现,特别是救援人员不顾危险救助他人的场景。 (2) 提问: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行为体现了什么精神?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会在危难时刻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生命?这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4)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敬畏生命”,并简要说明什么是敬畏生命。 (5) 通过PPT展示“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含义,解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环境,让各类生命各得其所,安身立命。 (6) 强调敬畏生命不仅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也是对所有生命的尊重。 (7)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敬畏生命? (8) 引导学生从视频中的人物行为出发,思考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以及我们应如何对待生命。 过渡 (1) 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生命的珍贵和脆弱。 (2) 引出下一个环节:探讨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