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08544

4.1 牛顿第一定律 说课课件(共21张PPT)+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2-22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54407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年,必修,2019,人教,物理,学期
    (课件网) 4.1 牛顿第一定律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呼图壁县第一中学 卞娟娟 02 01 03 05 04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板书设计 1、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核心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又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乃至整个动力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 并列关系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慨念,能够解释有关现象 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史实回顾,增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精神。 体会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态度与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在实验基础上,对伽利略理想实验逻辑推理的理解 2.科学思想的建立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对于图线处理时化曲为直的思路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也曾接触,学生有一定的基础, 知识方面 初中已经涉及到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前三章已学习运动、力相关知识。 对“物体有力才动,不推不动”这样的错误前概念,有根深蒂固的感性认识。 能力方面 思维活跃,具备了一定从现象中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具备了一定实验探究的能力。 抽象思维尚处于起步阶段,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认知片面。 2、学情分析 创设情境 案例分析 总结归纳 实验探究 分组讨论 合作学习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主导的启发式教学 3、教学方法 新课引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min) 4、 教学过程 2020年7月23日 “天问一号”卫星探测器发射 生活情景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有力才有运动, 力撤去运动也停止 踢出去的足球可以在空中运动。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的观点(四百多年前)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二千多年前) 依据 :观察和直觉 依据 :实验事实+逻辑推理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新课学习:牛顿第一定律(20min)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物体之所以停下来,不是因为没有力, 而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伽利略的观点 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作用,其运动会不发生变化,并永远运动下去。 笛卡尔的观点 如果运动物体在运动中没有其他物体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不仅速度大小不会改变,运动方向也不会改变,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 1、不受力时两个状态,匀速直线状态或静止状态 2、明确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发生了变化)。 为什么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 新课学习:惯性(10min) 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越易保持,惯性越大 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理解: 1、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越易保持,惯性越大。质量是指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在这里,质量是指抵抗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性质的量度,明确质量在动力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2、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受力情况无关。 3、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汽车启动人向后倒 汽车刹车人向前倾 交通部门提醒我们:“道路千万条,系好安全带最重要。” 练习2:氢气球下面吊着一个重物升空,若氢气球突然爆炸,那么重物将( ) A.先竖直上升,后竖直下落 B.匀速竖直下落 C.加速竖直下落 D.匀速竖直上升 课堂练习+书后习题(5min) 练习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