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91236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1.1 命题及其关系》教案 (3份打包)

日期:2024-06-10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538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数学,人教,选修,1.1 命题及其关系,教案
    课题:命题 总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星期____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命题的分类; (2) 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3) 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数 理逻辑,介绍数哩逻辑的一些简单知识和作用,从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判断其真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体验、认识状况及理解程度,注重问题情境、实际背景的的设置,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考,了解数理逻辑、理解命题的概念; (2) 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命题的概念、分类、形式. 教学难点 理解命题的概念,断命题的真假,改写命题的形式 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和讨论等,理解命题的概念、分类、形式. 教学过程: 批 注 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5分钟)问题1: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命题:可以用来判断真假的的语句问题2:命题可以分为几类?真命题:可以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可以判断为假的语句。思考: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若x2=1,则x=1.(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6)3能被2整除.请同学们思考以上各个题目,你能说出命题比较完整的概念吗 点题:今天我们学习“命题”活动二:师生交流、进入新知,(20分钟) 讨论、判断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命题 1、命题概念: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2、命题分类:真命题:可以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可以判断为假的语句。例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5)=-2. (6)x>15.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 ,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点:第一是“陈述句”,第二是“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均不是命题.解:1、是命题的为:(1)(2)(4)(5);不是命题的为:(3)(6)2、真命题的为:(1)(5);假命题的为(2)(4)。练习:书本P4:1、2引申:以前,同学们学习了很多定理、推论,这些定理、推论是否是命题?同学们可否举出一些定理、推论的例子来看看?通过对此问的思考,学生将清晰地认识到定理、推论都是命题.活动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8分钟)过渡:同学们都知道,一个定理或推论都是 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结合学生所举定理和推论的例子,让学生分辨定理和推论条件和结论,明确所有的定理、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紧接着提出问题3:命题是否也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呢?3、命题的构成――条件和结论定义: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具由 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这种形式,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结论.4、命题的形式:“若p,则q”或者 “如果p,那么q”例2: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1)若整数a能被2整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