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粮”法善治 9.1 科学立法 乡村劳作纪实综艺《种地吧》,“十个勤天”、“禾伙人”圈粉无数,带动农产品销售,也让年轻人更加了解农业。 2023年以来,我国部分地方对辖区内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现象进行纠偏,要求整改复耕、恢复种粮。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粮食安全问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话题。 第一目 科学立法的内涵 ◇结合《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制定背景和包括内容,思考什么是科学立法?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立法?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1.科学立法的含义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科学立法的核心 科学立法的关键 有法可依:从“量”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量” 科学立法:从“质”的角度考量,是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 区分 有法可依 有良法可依 思考:“科学立法”与“有法可依”是同一回事吗?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2.坚持科学立法的原因 必要性 重要性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 科学立法 对法治建设:有利于提高法律质量,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对人民:有利于保障人民各项权利,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对社会:有利于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粮食安全保障法》 的立法方向?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等因素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国内农业生产环境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对粮食供应带来了压力。制定一部与时俱进的粮食安全保障法,对于提高国家应对风险和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部法律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3.科学立法的原则 (1)立法的方向 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具体要求 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科学立法的原则? 《粮食安全保障法》 端自己的饭碗、装自己的粮食是底线。在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凸显了其重要性。 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各方责任,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在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中的责任和权力,同时明确了粮食生产经营者、企事业单位、学会协会及公民个人、家庭等有关主体的节约义务,在节粮、减损两端同时发力。 符合国情和实际 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3.科学立法的原则 (2)立法的实效 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具体要求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注意搭配:国家机关———权力与责任 民事主体———权利与义务 2018、2019年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 2023年6月6日,国务院发布今年立法工作计划介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 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初次审议了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 7月4日,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期限30天 10月20日,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二次审议 10月25日,粮食安全保障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