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17550

七上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12-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9170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上,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友期,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刘义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导入新课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进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 上节课,我们通过《咏雪》感受到了两个孩子的聪慧,领会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古文,让我们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间,认识另一个知礼守信的孩子———陈元方,共享学习古文的乐趣。 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疏通文意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中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仍然没到,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没有来,已经离开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午时分,到了正午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牵拉陈元方(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 感知课文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表现得较为有礼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 从神态、语言描写品析“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这句话。 一个“怒”字,使“友人”不守信用而且无理的神态毕现。“非人哉”更表现了“友人”粗野、毫无羞耻之心的特点。这也为陈元方的反驳提供了依据。 感知课文 “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 由“怒”到“惭”,说明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 “下车引之”说明友人想对元方表示友好,以示悔意。说明友人错能改。 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用原文句子回答)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 元方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感到惭愧。 文中写了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陈元方的反驳之语有什么特点? 陈元方的反驳之语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言简意赅。他的语言简洁而内容凝练,“期日中”“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寥寥数字便将原因、结果交代得十分清楚。其次,他说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说前提是“期日中”,再指出“对子骂父”是无礼的表现,有理有据;再次,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说明不守信用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